“巴比特的兔子”。
巴比特的发展非常快,但得不到矿山其他社区的认可——只有当某个家庭已经在矿山生活达三代以上时,才有希望成为当地人。
第一部分 走进远离法律的矿山第二章 矿山的男人(4)
这些移民在矿山所获得的经济保障和他们新出生的孩子,弥补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关系方面的损失。每逢假日,詹森一家就会挤进车里,驱车四个半小时回故乡去探望祖父、外祖父、叔叔和阿姨。
来自各地的移民最终还是紧密团结在一起,其原因之一即为他们与矿厂管理人员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可以追溯到梅里特兄弟将公司拱手让给约翰·洛克菲勒时期。此后,矿厂为数家大型非国有公司所有,并为美国钢铁公司掌控。这些所有者无需劳动只关心产量问题,却忽视工人的需要和要求。1907年7月,西部矿工联盟组织了一次非常激烈的罢工,参加者主要是芬兰劳工。罢工者要求增加安全措施,实行八小时工作日,废除不合理的“矿工工资取决于他们每天装载的车皮数量”的工资制度。通常被称为“琼斯母亲”的玛丽·哈里斯夫人,是美国矿工联合会的一位资深成员,她在七十岁时来到矿山领导罢工。罢工持续一个月后,公司招聘了大批来自希腊、意大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黑山区的人,罢工因此而结束。此后,芬兰人因积极参与罢工而上了矿厂的黑名单,他们只有在木材厂或农场才能找到工作。罢工结束后,在美国钢铁公司的附属公司奥利弗采矿厂工作的芬兰人的比例一下子由百分之十八降至百分之八。这个黑名单使芬兰人成为矿山最贫困的种族之一,这种情况持续数年之久。因为如果拿不到当矿工时的高收入,要在这个土地贫瘠且农作物耕作期很短的地方生存是非常困难的。
1916年,当世界工业工人联盟动员一万五千到两万名工人罢工时,新招聘的那些人也参加进来。此时,生活水平、工资及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依然低于标准水平。仅在1906至1916年间,就有七百名矿工殉职。另外一位女强人,伊丽莎白·格利·弗林,又被称为“反抗女神”,乘坐一辆面包店的卡车在矿山奔走,为参加罢工的工人发表演说。这次罢工持续了三个月,但当工人们没钱维持生计时,罢工也就以失败而告终。他们的任何要求都没有得到满足,然而数月后,美国钢铁公司却将工资普遍上调百分之十。作为美国钢铁公司附属公司的奥利弗公司也开始改善矿工的工作条件。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开始建构精密的内部间谍网络,以查出罢工组织者并将其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