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
我只是用星期六的半个下午陪孩子一起打球,周末准许她上两个小时的网络玩游戏,学习上就得到了孩子的积极配合。我们从小要求孩子不能说谎,要有责任心、爱心,长期下来,她成了社区里最受欢迎的孩子。2006年暑假其间,孩子的奶奶生病住院,她高高兴兴地替我们当儿子儿媳的担当起了照顾病人的义务,既帮我们做父母的减轻了生活的压力,又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赏,我们做父母的怎能不心存感动与欣慰呢。
国家提倡依法治国的同时,也明确强调以德治国。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不可能在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却放弃道德建设。在我们人类这个社会性、高智能化的动物大群体中,品德不行的话,仅仅有优异的知识才能,那确确实实是远远不够的。
从德智体美全方位培养自己的孩子,这也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所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有德有智就会有广阔的生存机会,就会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高雅的美学修养,为孩子将来的美好生活毫无疑问地开拓了美好前景!仅仅有优异的知识才能,那是远远不够的。
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
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
目前,我们差生的成长环境,确实是不那么理想的。
一方面,社会激烈的竞争,必然是优胜劣汰,残酷的自然法则一直在起着决定性作用,牵引着整个社会的鼻子,在进行功利性的教育;另一方面,差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自身消极心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因而不能很好地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圣人孔丘先生就告诉我们,培养孩子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可是,在我们这个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老师、家长,却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差等生往往被塞进课堂,陪太子读书,最后被高考当成不合格的次品、废品、泥沙淘汰掉!
差等生的成才,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素质的高低。现在有许多家长到学校去选择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他们的班上去。这个老师如果他调,有些父母也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跟随这名教师转学!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老师能因材施教,能充分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点、特长,并负责任地引导他们走向自己成功的目标,最终能在过高考关时取胜。
也有深知自己孩子资智的父母,他们把培养自己的孩子,真正当成了他们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志性的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