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头上的汗水落在千百年来行人磨去棱角的青石梯坎上。小男孩手按着城堞,看着城下的七星岗,人如行蚁,车如甲虫。背后有长江的江风吹来。他当然也不知道,他稚嫩的小手,正抚摸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那个小男孩就是我。
我脚下的那个古老的城墙,就是重庆有名的“通远门”。据说,重庆古城九开八闭有17座城门,经过600年岁月变迁,现在只有通远门和东水门两座城门。东水门仅剩下了一个城门,通远门却还保留着一段城墙。重庆人还有一种说法,叫“九门八码头”。意思是说,重庆九座城门里,八个都是临江的,可作码头之用。而我家所住的通远门,城门朝北,却是以前重庆通向外地唯一的通道。
通远门的城墙与我在别处所见的城墙不一样。它是在山崖上建造而成,下半部分是完整的山体,上半部分是一米多长的青石筑成,青石条极重,小时常见四个搬运工,哼哧哼哧地抬着向前走。像这样建造出来的城墙,在古代是很难攻破的,城门里面的这个街道就叫金汤街,大概就是取意固若金汤的吧。
通远门很古老了,一米左右麻石所筑造的城墙,呈青灰色,而且表面风化得厉害,用手一摸,簌簌地变成沙落在地下。从街道向城墙上必须上百十级台阶,而城墙上雉堞,连耳石缝中倔强地长着一蓬蓬狗尾草,还有贴地面生长的马齿苋,我们采摘后,拿回家,婆婆洗净放入滚水中一撩,放入作料,就成了一盘麻辣爽口的凉拌菜。
古城墙曾是儿时的天堂,在城墙下的石坝上开满了野菊,花香引得无数蜜蜂和粉蝶纷飞起落,啜吸粉蜜,草丛中有让人扑捉不完的蚱蜢,威风如同将军的螳螂,有着不停长吟的蟋蟀。偶一抬头,天上总是有几只瓦楞风筝在风中飞动。
冷兵器时代的结束,通远门城上和城根都慢慢地建造很多民居。城墙向东延伸,渐渐地没于鳞次栉比的民宅中,民宅一概是灰板条的墙壁,青色的瓦。屋檐下的石板长年被雨水滴蚀,总有一排铁色的小窝,屋脚总是漫不经心地长着星星点点的常绿蕨类植物。再不远处,有一个叫莲花池的地方,石桥洞里有一座简朴古拙的墓,墓碑上书:巴曼子将军之墓。很小时,就听父辈讲过这位将军的故事。东周列国时期,巴国发生内乱,巴国将军巴曼子请求楚国出兵来平定内乱,许诺事后割让三座城池相谢。内乱很快平定。可是,巴曼子不忍国家割让城池,“乃至刎以头授楚使”,请向楚王谢罪,楚王被巴曼子的英烈之风感动,“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亦以上卿礼葬其身”。巴国很久以前就被灭了,它历代的国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