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很少有人知晓,但这位巴曼子将军墓和他的故事却流传了千年。
许多年以后,早已远离了家乡。一日,竟在宋史中发现,儿时曾经玩耍的天堂,曾是一个上演了无数惨烈悲壮故事的古战场。
南宋末年,宋恭帝已经在临安向元军投降。而被称为“川中猇将”的张珏,在重庆率领全城军民,在绝望中抵御如墨云压城的元军。元军敬张珏之忠勇,数次劝降,张珏不从。元西川行枢密使不花亲率数万大军围城,用云梯、鹅车等精良攻城器具进攻。
张珏出动派兵出城,在扶桑坝与敌激,元军大将汪良臣四箭,足见战况之激烈。出城宋军被敌人夹攻,败退回城。这时,城内粮尽,军心浮动,宋将赵安偷开通远门投降元军,张珏不屈,带领部下与敌进行巷战。见大势已去,赶回自己府中,向家人索要鸩毒自尽,谁知随从把鸩毒藏了。张珏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少数几个部下和自己家人坐船向涪州而去,船至江中,张珏回望战火映红了半边天的重庆,痛苦万分,手执巨斧要劈破江舟,自沉殉国,但斧头被船夫夺下扔入江中,他转身欲跳江,家人紧紧地抱住他、拉着他。第二天,到了涪州地他们的船被元军万户侯铁木儿追上,张珏被俘送往元朝大都(今北京)。行至安西赵老庵时,一个老朋友来探望张珏,对他说:“你一生尽忠于宋室,今天到了这里,就算不死,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更坚定了张珏殉国的决心,他趁守卫不注意,解下了弓弦,在厕所里上吊自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多大的勇气和决心?
岁月不过是重复着每一个春夏秋冬,通远门城墙上的爬山虎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老城墙像一个老人俯看着人间悲欢、世事变幻。
前两年,听说重庆市政府斥资1亿元,重新修缮通远门老墙,要恢复一个城市的“记忆”,在已经是高楼耸立的市中区,重新修缮保护,保留这一片旧的这份记忆,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这却像北京八达岭长城一样,太新了,人工的痕迹太重。已经不是我个人的记忆了。
我的记忆中还是那个旧旧的、苍老的通远门古城墙,仿佛看到婆婆一个小脚老太太吃力地爬着老城墙的石梯坎,一边声声地唤着:“杰娃儿,杰娃儿,回来吃饭了!”,恍然中一醒,婆婆在十多年前已经离开了我们,心里一酸,不由惘然……
黑面杀手
读高三的时候,我们班换了一个班主任,听说,他的绰号是“黑面杀手”,我就倒吸凉气地走进了教室,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半年过去了,我在他的眼皮下,大气都不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