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有线坏了。
在古早古早的武侠时代,人们加入帮派是为了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有大哥罩着你,如果加入的是黑道,在交保护费的时候就可以打五五折,如果加入的是白道,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交保护费,当然你还要交武术培训费、医疗保险、机场建设费等等,好在白道比较讲信用,你可以“学不会再学,学会为止,毕业后包分配,工作单位是著名镖局和保安公司,月薪不低于二两银子……”
到了文革,这一帮派传统被发扬至极限,山头林立,有时候一家人就分属好几个派别。我的二叔为人极其老实,有一点木讷,所有帮派都不愿吸纳他,于是他一努力自己拉了个山头,号称“卷巨浪造反队”,然后以“替你打柴”等诱惑把两个小弟弟强行收了进来,为了博出位,他还策划了一次全国大串联,没想到在最后关头被两个弟弟出卖,没等走出村口就被我奶奶拿获,就地饿了好几顿,从此绝了做大哥的念头。
说来惭愧,等到我混江湖的时候,已经完全没有胸怀世界的志向了,连在学校争个武林盟主的想法都没有过,当时我们一共六个人,号称六人帮,基本没做过什么撑场面的事儿,顶到头也就是别人斗殴的时候,我们在旁边摇旗呐喊,下地偷过老乡的庄稼,骚扰女同学未遂……唯一算得上人物的是老三,他是个狠角色,常年带着冷兵器和火器,参加过正式斗殴,多年以后承包了一个煤矿,是我们之中最先富起来的。我排行老五,因为学习好,主要担任让人抄作业、考试协助作弊的技术工种,代表了我帮的先进发展方向,作为回报,每次下地偷黄瓜,他们只让我在田埂上望风。多年以后,我看《阳光灿烂的日子》,刹那间有一点恍惚,眼前闪现的是六个少年在田埂上拼命逃窜的景象,跑得如此鲜衣怒马、意气飞扬。
上大学以后就不时兴这种江湖组织了,都改叫社团了,比如,书法促进社、追捕UFO办公室、腿毛研究会等等,我是文艺青年,所以一直混迹于学校的文艺圈,一开始是在学校的报社,我们当时有三个人号称三驾马车,每周在报社举行一次座谈会,半箱啤酒、两包恒大,话题关于音乐、文学和爱情,我们的最爱是米兰昆德拉、王朔、罗大佑、达明一派……至今我都认为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它让我学会了一种姿态:我们永远在逃脱这平庸的生活。后来我加入了学校的艺术团,在那里我发现了一种新的生活——音乐,几年后,我义无反顾地把音乐当作了我的事业。娱乐圈我熟啊,从爷爷那辈就在娱乐圈混,我出生在一个大剧院,跟当地娱乐界名流一直厮混了十几年,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