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妈妈能回来就好了,妈妈回来,起码可以在生活上帮助我一些。父亲的病再一次得到了控制,不可能再去打骂妈妈了。再说,妈妈已经离开家这么长的时间了,应该不会再生气了吧。我渴望妈妈能够回来。就是在这期间,我去找了妈妈。还是在那个地方,时隔一年多后,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妈妈。这次见面,我们母子俩都很冷静,都没有哭,彼此询问着这么长时间的情况。
我对妈妈说明了自己想上大学的想法,要求妈妈回去帮帮我,可是妈妈却无奈地说:“咱家祖坟上就没冒那股青烟儿,你就别想那么高啦!”
妈妈的话听起来有些刺耳,可是对于她这个没有一点文化的农村妇女来说,经验和务实就是她选择生活方式的准则。确实,很多家庭情况比较好的农村孩子不也是从高中辍学打工了吗?妈妈说的并没有错,我不应该想诸如上大学那样的事情,毕竟我的家庭情况不允许,上大学这样的好事情不会轮到我这个贫苦孩子的头上。
可是这一切真的是宿命吗?我不相信,起码没有努力我就不会相信,没有试过我也不会相信,我就不认为自己会比其他的学生矮三分,上大学也不是富人家的专利。当时的我,心中就有了一种认识:贫穷是非常可耻的事情,作为一个人应该有追求财富的目标。
无论别人怎么劝说,经历了种种磨难的我心里一直没有放弃重返校园的念头,并且这种信念越来越强烈:无论再困难,我也必须走出这个家,否则,就无法摆脱和改变这个家庭的困境。而走出这个家的途径,就是重返校园,掌握更多的知识,来改变自己和贫困家庭的命运。
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而应该是这些人被自己感动了。因为这些人心中原本就有爱心,心存责任。
—;—;洪战辉
同行,一路温暖
秦鸿礼老师原来是西华一中的教师,是我的语文老师。秦鸿礼老师最初对我的印象并不好,只觉得我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学生,一般的农村孩子都特别知道用功,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我却和其他人不同,因为我总是在课余时间买进一些本子、圆珠笔之类的文具到学校来卖。
后来,秦鸿礼老师了解了我家的情况,逐渐改变了对我的看法,在交往中,秦鸿礼老师
可能认为我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毛笔字写得很好,写的作文也很有文采。他还一直为我的退学替我惋惜了好一阵子。
在西华县一中教过我英语的李永贵老师也一直牵挂着我这个苦孩子的命运。他也多次向其他的同学询问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