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的生命随着子弹的射出而应声倒地,作为一名正在进行隐性采访的新闻记者,目睹这种悲剧的发生而不制止,当作何理解?
第五部分第25节 “隔岸观火”引发争议(2)
一、众说纷纭暗访中的“袖手旁观”
1.记者在拍摄过程中不加以制止行为引发争议
在嘉禾事件中,记者事先已经得知嘉禾一中极有可能发生舞弊案,因此曝光后,嘉禾当地部分领导教师抱怨记者不“通气”,有人认为:既然是为了促进工作,电视台记者既然知道要发生舞弊,为什么不立即告诉当地政府采取措施?明明看见小偷在算计行人的钱包,当时不报案,为什么非得等小偷偷到钱包跑了才报?报道舞弊案的电视台记者的目的有问题!” 某些读者也认为应该“及时地向有关单位通报,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这种情况发生” ,因为“如果事先加以制止,这种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与此案无关的几百名考生就不会牵连进去。”
而另外一种声音同样坚定有力:首先,记者掌握在手中的全都是线人的线索,而并没有切实证据,没有证据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其次,高考舞弊的操作决非简单一两个人可以完成,其背后牵扯到政治腐败问题,草率曝光,反倒使犯罪分子闻风而逃,什么都抓不到;其三,新闻的意义在于敲警钟,正舆论,通过犯罪分子所进行的舞弊行为的曝光,以及公安部门之后调查取证的一系列进度报道,才能更加深刻的警示大众,起到教育作用。
2.记者应当具备怎样的责任感
每一个考点的舞弊案曝光后,该考点作弊了的学生、没有作弊的学生,都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山东那位求助作弊公司的学生,当年的高考资格被取消,踏入高等院校的理想付之东流。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这位考生不会参加明年的高考,很有可能,一个孩子希望上大学的梦想从此破灭。嘉禾一中后来被取消高考考点资格,很多嘉禾下一届考生只得背井离乡去很远的地方参加考试。联系到明年将要到外地高考的现实,当地学生纷纷慨叹“我们可被害惨了”。不少人指责,那些无辜的考生为什么会受到牵连?如果记者在获取轰动新闻之前考虑下社会良知,也许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真正的好新闻,应是社会意义与新闻价值的统一;真正的好记者,不仅要有新闻敏感,更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是事发之前的社会责任感,而非事发之后的社会责任感。
3.记者——新闻“制作者”而非新闻“制造者”
面对上边那样尖锐的指责,需要指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