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内幕新闻,为降低被报复、被殴打风险,先提供消息给有权处理机关,如公安、工商、质检、城管等等,并在有权机关采取行动时追踪并予以报道。
二、 采访之前充分准备
记者在暗访之前要考虑到可能会遭遇到的种种风险,并尽量在事先做好防范工作。尤其是批评性、揭露性的隐性采访,记者所打交道的都是一些不法分子、危险分子或者敌对分子,这种采访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记者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乔装打扮成什么身份,如何“装”得像,是否会露马脚,万一被发现时该怎么应对,怎样随时与编辑部保持联系等等。
2000年10月,《焦点访谈》去河北衡水地区暗访猪肉注水事件,为成功进行偷拍,记者策划了详细的拍摄方案:1、以买肉者身份出现;2、混迹于当地市场,熟悉情况;3、顺藤摸瓜,直奔窝点,抓个现行;4、探寻注水肉泛滥的原因所在。为了把自己打扮得更像群众,记者去采访之前还蓄须数日,到衡水之后,更是头不梳,脸不洗,整天徘徊于各个肉市。由于准备得精心,竟没有人怀疑。
由于暗访对象往往是当地很有些势力的人物,与当地政界、商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采访出了差错弄不好记者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威胁。在隐性采访时,记者往往不能事先向当地公安干警请求保护,因为这样很可能会透露风声,谁能保证公安系统中没有暗访对象的“线人”呢?这种情况下,只能靠记者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了。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总制片人梁建增,在他所著《焦点访谈红皮书》中提及《焦点访谈》暗访河北黄骅私盐泛滥情况,记者为了揭露盐政人员与私盐贩子内外勾结的丑行,没有惊动当地政府部门,而是向“线人”学习黑道上盐贩子们的“切口”,即私盐业的内部术语,以打入盐贩子内部。
三、记者相互掩护,报道褒贬结合
碰到敏感的大新闻,有时记者会进行任务分工,相互配合,比如有的扮“白脸”报道对当事人有利的新闻、有的扮“黑脸”揭露其负面信息。这样,不但在新闻上做到全面客观,扮“白脸”的记者可帮忙疏通报道对象,防止报道对象报复“黑脸”记者。广西南丹发生“7。17”特大透水事故后,在原县委书记万瑞忠的“直接领导下”,有关各方对事故消息严加封锁,地方不惜出动矿区武装及社会势力,使事故迟迟不被外界所知。中央电视台记者历经艰辛苦挖20天,南丹事件只露冰山一角。随后,全国多家媒体记者共同携手,在采访中分头行动、保持联系,分散对方视线,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