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语言问题外,要最大程度地记录真实,还有一个叙述的问题。显然,我无法使用任何叙述技巧,也不能采取任何预定立场。我只能做一个摄像机,把自己所看到听到的,尽量如实地录下来,转告给读者。我不能做一把剪刀,把所拍摄到的材料,按自己的意图重新剪辑;也不能做电脑特技,为了达到“美”的效果,就把画面随意加工或再创造。
所以,我采用几近于流水帐的方式来写这本书,宁可使内容显得有些乏味,也不愿把素材精心组织成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故事,因为我相信,对材料的取舍侧重,已是对事实的伤害。平铺直叙虽然单调,却是传递真实的最好办法,比如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里,采用一种纯白描乃至沙化的语言风格,让读者完全失去了《在细雨中呼喊》的阅读快感,但那种不动声色的叙述却更直指人心。
我的另一个原则是,尽量使用中性的词汇来叙述,不论是在讲我支持的一方,还是我反对的一方。我相信纪实作品没有为读者做结论的权力,我所能做的只是陈述事实,结论还是要读者自己来下。当然,我不可避免地会经常提到自己的观点,那我总会加上“我认为”之类的按语,强调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并不一定就正确,更不敢把它们塞给读者。
也许会有一些读者不太习惯,因为从我的叙述,抵达一些现成的结论,有时只有一步之遥。对此,我愿意引用王小波在《黄金时代》后记里的一段话:“我知道,有很多理智健全、能够辨别善恶的人需要读小说,本书就是为他们而写。至于浑浑噩噩、善恶不明的人需要读点什么,我还没有考虑过。不管怎么说,我认为咱们国家里前一类读者够多了,可以有一种正经文学了;若说我们国家的全体成年人均处于天真未凿、善恶莫辨的状态,需要无时无刻的说教,这是我绝不敢相信的。”
于是,您打开本书所看到的,就是用大白话式的语言、平淡无奇的口气,所记下的一本关于美国草根政治的流水账。对于本书的乏味,我非常抱歉。不过,我所看到的美国草根政治也原本就是如此:质朴、自然、零乱、有时还自相矛盾。草根政治是人们争取自己利益的活动,它既不浪漫,也不丑恶,而是我们生活中平常的一部分。相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