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间,巴黎意大利剧院失火,罗西尼的朋友塞沃利尼(邀请罗西尼住在剧院上面的人)从烧着的楼上跳下来,被摔的遍体鳞伤而亡。罗西尼侥幸逃生,这件事情给作曲家一生留下痛苦记忆,罗西尼于是不久后搬到意大利去居住。
罗西尼在此期间曾离开巴黎一段时间,他再次到巴黎时,是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奥琳波,一住就住了13年,在巴黎一直到逝世。在这段时光里,罗西尼过得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罗西尼的后半生几乎没有任何坎坷,一帆风顺的叫人嫉妒,著名作家司汤达把罗西尼后半生的隐退生活称为“37岁的年轻隐士”,言语之外不无讥讽和嫉妒。所有这些平实与幸福,其实都与罗西尼年轻时写下的近四十部歌剧而积蓄的财产息息相关。
罗西尼在作曲方面,写作速度之快如浑然天成,周围人对此无不赞叹,当然有时也会有一些揶揄。据说一次有人对罗西尼的老对手、著名作曲家多尼采蒂讲道他的作曲:“听说罗西尼只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您听说了吗?”音乐家多尼采蒂回答:“你说这话我信,因为他偷懒”。
罗西尼晚年在巴黎生活舒适惬意,只高档住所就有两套,一套
别墅位于布涝涅森森林旁,用于作曲家夏季居住。一套坐落在巴黎著名的嘎比希尔林荫大道,用于作曲家冬季居住。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雨雪风霜,罗西尼的寓所里总是高朋满座,名人穿行。罗西尼生命的最后十年,举办了无数的音乐沙龙,据说参加沙龙的人囊扩了法国几乎所有文化艺术界的名人名家:音乐家有李斯特、威尔第、古诺、圣桑、安东·鲁宾斯坦,歌唱家克里斯蒂娜、李尔松、瑞利亚等,舞蹈家马莉·达丽日阿尼,她是法国最伟大的舞蹈家之一,其他的客人还有大仲马、小仲马,古斯塔夫·德累和巴隆·奥斯曼等文坛巨匠。
罗西尼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令人吃惊的是,在巴黎,他还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美食家。生活当中的罗西尼是个大胖子,据说他的疾病也与他爱吃有关,罗西尼也与欧洲饮食文化很有渊源,欧洲著名的菜品“罗西尼牛排”就是作曲家的一大创造。 罗西尼在巴黎享受至极,锦衣玉食,极尽享受,他不仅热爱美食,宴会不断。罗西尼在人生观方面,还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这一点,从他的音乐特点或许能反映出一些来。我们现在看他的音乐,在罗西尼音乐中,他总从现实生活出发,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且借用民歌的素材,乐曲中始终洋溢着生活的欢乐和智慧的灵光,以及辛辣的讽刺和无处不在的生活情趣。他的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