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巧妙的笔法描绘出灿烂的人生篇章,乐曲中华丽的旋律又使人感到处处充满热情的力量和真挚的情感。尤其在他的喜剧作品里,快乐的音符总是埋伏着吃喝玩乐与嘻笑怒骂的情趣,充满喜悦和幽默色彩。
罗西尼在生活中也同样风趣幽默,据说有一次,一位先生给他写信,讲到自己的侄子是一个职业的音乐家,侄子却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歌剧写序曲,希望罗西尼给出出主意。罗西尼回信答复时这样说:“我写《奥赛罗》的序曲时,是被剧院老板锁在那不勒斯的一家旅馆的小屋里的,屋内有一大碗水煮面条,连根绿菜都没有。这个头最秃、心最狠的老板威胁我:‘如果不把序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写完,甭想活着出去’。让您的侄子试试这个法子,不让他尝到鹅肝大馅饼的迷人的香味……”。有一次,一个很自负的青年人夹着两大本乐谱来找罗西尼,告诉作曲家:“指挥答应演奏我的两首交响乐中的一首,我想让您听一下哪一首好。”青年说完,就坐在钢琴前弹给罗西尼听。罗西尼听了几小节,实在感到难以入耳,便走过去把乐谱合起来,拍着青年的肩膀说:“年轻人,不必弹了,我想,还是另一部好!”
罗西尼的生日是1792年2月29日,恰巧又是闰年,所以等罗西尼过第18个生日时,他已经72岁了,他自己说,几年一次,这样过生日会省去许多麻烦。在罗西尼的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他还是幽默不减,有一次他生日前一天,一群朋友跑来喝他说,他们集了一些钱,要为你塑一个雕像,以做纪念。罗西尼听了着急地说:“你们还是别那样了,把钱给我,我自己站在那儿就行了。”由以上点点滴滴的生活情趣可以看出,罗西尼不仅懂得生活,他还很懂得享受快乐。他同样也把这一思想反应在他的作品当中,难怪瓦格纳这样评价罗西尼的歌剧特点:“到罗西尼为止,歌剧的真实生活史才告一段落”。
罗西尼不仅风趣文雅,言辞诙谐,他还是一个宽宏大度和具有真知灼见的人。罗西尼有一次去维也纳拜访贝多芬,贝多芬对罗西尼过分甜美和偏于世俗的音乐不屑一顾,评价一般。罗西尼倒是礼貌有加,不但不把贝多芬的冷遇放在心上,他还特别建议维也纳爱乐协会及时买下贝多芬的乐曲手稿,为世人留下了一笔难得的人类财富。由此可见,罗西尼心胸博大、视野宽阔的优秀性格之一斑了。
现今我们回顾罗西尼的一生,他的成功有卓越才华的一面,其实也有那一时代的特殊性。在罗西尼“一统天下”的时代,欧州社会正处在动荡不安,社会残酷的时代,欧洲各国的君主们窃得革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