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地任杨英美宰割,却比杨英美敲诈本身更值得人深思。
“破财消灾”是这些官员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恐吓信时的最终决定,而这要消的“灾”的背后,却不言而喻的掩盖着不方便对外人说的“秘密”。若不是杨英美区区数言的恐吓信一下子就敲到了这“秘密”的痛处,那些官员们怎么舍得安静小心地将钱奉上?敲诈者杨英美已经得到法律的制裁,那些掏了钱的官员却没一个敢追回损失掉的钱,只能哑巴吃黄连地做回冤大头。
不过,话说回来,杨英美之流虽得到了教训,那些含糊掏钱的官员们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清楚解决。如果有关部门能顺藤摸瓜,揪出那些向骗子付钱的官员,相信也会有了不起的收获。毕竟,抓蛀虫像抓骗子一样,也是为广大百姓关注的重要工作。
猝死的精英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过世多年的周瑜在地府听到苏东坡的《念奴娇》时,不由泪眼朦胧,感慨万千。
想当年,自己好歹也是世间罕有的奇才。世人苦苦追求的一切,他都拥有了。金钱、权利他不屑一顾,那是俗人的追求。在疆场上指点雄兵,他是那样谈吐自若,神机妙算。在大帐筹划计谋,他又是那样轻松自若。他20岁的时候出山,帮孙策打下了江东,奠定了基业。23岁就做了高官,一时传为佳话。25岁辅佐孙权,在他的治理下,老谋深算的曹操也只有望江兴叹。33岁他大破黄祖,又和诸葛亮一起在赤壁放大火,烧红了曹操的屁股……只可惜,连年的征战落下了一堆病根,36岁的自己,竟被区区一箭,引发了恶疾,害了性命。
想到这里,周瑜不由狠狠跺了两下脚。在他死后不久,“既生瑜,何生亮”的谣言就传开来了。
“诸葛亮,你不就比我多活了二十几年,就占了那么大的便宜,谁都说你聪明绝顶,还说我是被你气死的。”
“这能怪我么?”听到周瑜的抱怨,诸葛亮委屈极了,连忙赶了过来好言相劝道:“兄弟啊,实在是你不了解情况。士为知己者死,能者多劳,说起来,咱二人都是累死的。”
周瑜一想,这话诸葛亮倒是说到点子上了,后人不是常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么?
“刨去各为其主不说,咱就是受累的命啊,日夜操劳,积劳成疾。”诸葛亮长叹一声,“刘禅那小子,也太不争气,若不是他老爸那几颗假惺惺的眼泪,我至少还能享受十多年大好的人生啊。”
“这就是精英的宿命。”郭嘉也跑了上来,“我离开阳间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