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东说寓:
随便往哪个高校的自习室一瞅,猛一眼扫过去,会发现学生们手里捧的十有八九是英语书。但如果因此就判定,外语学院的学生最勤奋,那你就错了,这年头,无论学数学的,还是学文学的,看的最多的,都是英语。虽然国家已经三令五申,不许将四级证和学位证挂钩,各个学校还是遵循着自己的老办法,四级没过的,就是不许毕业。
一到暑假,各种培训班纷纷登场,其中最火爆的就是英语。公车上,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和书包差不多大小的小不点儿,在父母的督促下高声念着英文;电视上,各种形式的英语节目层出不穷,无论你70岁还是7岁,都能找到专为你而设的英文栏目;更别提书店里五花八门,越卖越火的英文读物,就连《China Daily》也成了报摊上的抢手货,虽然很多人从来不能读完一个完整的版面。
在英语的强劲风头下,一向被我们视作博大精深、意味隽永的语文倒是冷清了许多。对一些家长来说,读熟了唐宋八大家,远不如背透了26个英文字母重要。英语讲不好,工作都难找。家长的话倒不是危言耸听,这年头,不仅考大学要考英语,考硕考博都要考英语,哪怕你致力于研究甲骨文,英文不好,成绩再优也是白搭。很多单位不管和英语沾不沾边,都会在招聘时都挂出了“英语XX级”的牌子,不达到标准的,一律免谈,仿佛贴出了英语标准,就叫和国际化接轨。
经济全球化是必然,学习英语也是必然。但为了学英语而忽略母语,就和捡芝麻丢西瓜没什么两样。母语是根,母语是魂。腾飞中的巨龙,即使它的爪子再锋利,身形再健美,没有了魂魄,也只是精致的大玩偶。而一个玩偶,再怎样精巧,也无力屹立于世界之林。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汉语无疑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我们在向世界展示我们开放的一面的同时,也要向它们展示我们的语言文化。而要想让世界领略到汉语的魅力,中国人就必须有能力将汉语的光彩释放出来。
李白辞官
“哈哈,翰林院研究生毕业了!”李白仰天长啸,“想我李白‘十年磨一剑’,终于可以仗剑行天下啦!”
在太平公主为李白举行的家宴上,太平公主向李白承诺:“小白,你的才华天下景仰,我一定会向父皇举荐你的。”
“父皇,您准备给小白什么官职,宰相还是尚书?”
唐太宗沉吟一下:“小孩子说话不知轻重。像他那样高傲不羁的人做得了宰相吗!做宰相、尚书是需要团队合作精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