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有注意到琴房外伫立已久的陶云漪。她放下面和水,转身悄悄地离开。
甚至没有留下一声叹息。
陶云漪回忆起从前,也是在这间琴房,同样坐在那个位置,苏睦言曾经一遍遍地弹琴给她听。
常常是和暖的午后,她会泡一壶浓茶,带上一些点心去到睦言身边。
阳光斜射进窗口,凉风掀起她的裙角,她却毫不在意。苏睦言总是先把新学的曲子弹给她听,那些流动的乐章从苏睦言修长的手指下倾泻而出,流淌进阳 光里。有时缠绵缓慢、有时铿锵有力。睦言总是能将很长的曲子轻易地背出,闭上眼也不会错分毫。
停顿、回旋、反复、波折,就像是苏睦言用琴音在讲的故事。
从初中开始,因为想去了解苏睦言的世界而试着学习古典乐的陶云漪,一点一点地从一个音乐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乐迷。
从第一次听苏睦言弹奏德彪西的《月光》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她爱上了德彪西那些毫无调性的乐章里莫奈式的印象主义——丰富和迷人的色彩画面。他 是那么善于用音符去营造童话般的音乐世界。
在德彪西叙事诗一样的乐曲里,她仿佛感受到乐曲里不为人知的风景:蓝天、卷云、旭日,连绵的山脉、无尽的草坪、成片的森林和汹涌的波涛,有时颠 簸的木筏和满山坡的野花……
苏睦言却不为所动。是的,苏睦言的确不是太喜欢德彪西,每当陶云漪细心地描述她从曲子里所见的色彩,苏睦言便会皱起眉头,一脸怀疑地看着她。
“如果真有你说的那些色彩,我恐怕是看不见的。”
他更喜欢的是贝多芬和舒伯特,喜欢贝多芬的天赋和不屈,喜欢舒伯特的浑然天成,每当弹奏他们的曲子时,他总是更有感情。
她不是不知道他的寂寞。
因为优秀、因为完全地沉浸在音乐的世界、因为不善于用语言去交流、因为除了音乐再无感情的寄托,只能呆在那一间小小的琴房里独自神伤。陶云漪可 以烦他、闹他消减孤独时的凄凉,可以不声不响地做他的影子、逗他笑、惹他恼,把他的世界伪装的很热闹、很丰富,却只有这一份寂寞是陶云漪无能为 力的。他需要的是心灵的问候,灵魂的慰藉。它们甚至不需要语言、不需要眼神,有可能只是一段让人安静的琴音。
而卢依眠就是这样一个他需要的人,她能用琴音轻叩他的心门,问候他无人温暖的灵魂。
陶云漪不会笨到拿自己和卢依眠去做比较。
一个只会用色彩去描绘世界轮廓的人,爱上一个只会用音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