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公路,是一个幽静而又闭塞之处,省委书记怎么就看上它了?
周剑非正暗自回忆联想,汽车已开出市区,在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上向北驶去。
“你去过傅家屯吗?”
赵一浩突然向身旁的周剑非发问。
“做学生时去那里游过泳,那湖水好清亮!游了泳还可以在森林中休息,打扑克。”周剑非不无留恋地回答,“可惜没有公路,那时也不讲究旅游、休假,否则可以搞成一个旅游区哩!”
赵一浩微笑地点点头,指指脚下的柏油路:
“这条路是去年才完工的,市委的同志告诉我,他们早有开发傅家屯旅游区的计划了,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呀!”
他们两人都笑了,笑过之后赵一浩忽然问道:
“你进过傅家屯没有?”
“没有,”周剑非说,“好大一个村子,民房建筑古色古香,听说是明代建筑的遗风哩。我是学文的,当时对建筑无兴趣,没有想去研究它。”
说到这里周剑非忽然想起赵一浩是学建筑的,顺口便问:
“你去过?”
赵一浩回答:
“去过。”
“研究明代建筑?”
“不,研究群众生活,也研究历史。”
研究历史?周剑非觉得挺新鲜也来了兴趣,正待要发问,赵一浩却主动说出了自己在傅家屯的发现。
“我在村里遇到几个老人,他们自称是明朝初年有名的征南三将军之一搏友德的后代。他们说祖先跟傅友德平定川、滇、黔一带的土司之乱,本来是要调走的,朝廷改变了主意,圣旨下降叫留下一部分队伍屯田守边,就这样留下来了。我想这个传说是真实的。据历史记载乌蒙、乌撒、东川以及芒部等土司,明初都跟随梁玉反叛大明王朝的中央朝廷,多次为征南三将军所讨平!”
赵一浩接着说:“朱元璋这个人很有眼光。最初有人劝他先定西南后平北方,他没有采纳。待北方平定后才挥师南下,由四川、贵州两路并进,几经征战统一了西南。”
周剑非听得很投入,他这个土生土长的人对这段历史毫无所知,便情不自禁地问:
“你研究过明史?”
“谈不上,”赵一浩笑了,“市委的同志陪我来看这块待开发的地方,走进傅家屯听到上述传说,回来后借了一本明史来翻了一翻,如此而已。”
“不简单!”
周剑非由衷地称颂了一句,三个字完全出自内心,决无阿谀奉承之意。
赵一浩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周剑非的三字评语,或者虽然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