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想说如果实在要找他就请他们上水利工地去,但话已到了嘴边还是忍住了。
对方显然是很为难了,组织部的干部是不能随便使气的,何况对方是市委常委副市长哩,小韩的口气依然和和气气,乃至低声细语:
“陈市长,你看是不是先来谈谈再去工地,我想谈话可能不会太长的。”
不愧是作组织工作的人,在短短的一句话里,他先加“我想”在先,“可能”押后,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陈一弘可没有如此的耐心,终于将那句已经咽回肚里去了的话又甩了出来:
“如果实在有事找我就请他们上工地来吧!”
当然他还是有分寸的并没有将话说完,比如刚才对妻子所说的:“是他们要找我,不是我要找他们”就给保留了没有说出口来。但这已经很够意思了,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了。一个普通群众乃至基层干部拒绝上级派来的工作组谈话,也许是有的。但到了如陈一弘这样的层次,而且是调整班子的考察组,竟然呼之不来,实属罕见。乃至他的那句话后来被层层简化成:“有事找我上工地来”,成了一时的名言,传到省委书记和组织部长的耳朵里,传到常委们和副省长们甚至部分老同志的耳朵里,引起一片议论之声,自然是褒贬不一,这是后话。当下可为难了那个组织部的联络员小韩。他手握住听筒哑口无言足足有分把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在组织部工作五年了,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是动员还是尊命?沉默了一阵才终于挤出了两个字:
“陈市长,你看?……”
看什么他没有说出口来,但意思已经很清楚了。陈一弘说:
“就这么办,小韩,你按我的话回答他们,一切由我负责。”
话说得很温和,他的气本来就不是对着小韩们啦,更何况他总觉得那封好心的信,也许就是小韩们的作品。
对方无可奈何,听筒里传来了婉转的声音:
“陈市长,那我就告诉他们你有急事回工地去了,过天把再谈。如果他们有什么意见,我再打电话告诉你,好吗?”
“好吧,就这样小韩!”
陈一弘放下电话回到桌边就真的对二位客人研究起明天赶回工地的事来了。他说:
“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明天一早我们赶到工地去把消息传给大家,以此作为动力加快工程进度,还要研究一些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的措施,你们看怎么样?”
刚才电话上的对话二位客人都已经听见了,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秘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省里来的考察组要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