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虚恍一枪,司马昭之心!他现在要谈什么?黑松林里又杀出一个李逵!不,看他那副英俊的模样,非李逵所能比者,是赵云、马超乃至周瑜哪,那么他要唱一出什么?长板坡、战赤壁?
他下意识地这么想着,已经来到三楼他住宿的房间,警卫员抢前一步开了门,他回头对张林增说:“进来吧,需不需要作记录?”
“我想,”年轻人犹豫了一下:“我想单独同书记谈谈。”
他回头看看跟着进来的端木信,表示出歉意。
赵一浩说:
“好吧。”
他对端木信和警卫员说:
“你们都回去休息吧。”
端木信和警卫员相继退出,张林增抢先为自己和赵一浩沏了茶然后坐在赵一浩旁边的单人沙发上,开始了他的谈话:
“夜深了,尽量不影响书记的休息,我就开门见山吧。”
“没有关系,你说吧。”赵一浩表态说,心里却在琢磨:他到底要说什么?是不是同那封匿名信有关?他是反对者还是赞成者,这个最年轻的副市长?他一连在心头打了三个问号。
张林增说了:
“前些日子你来时我就想找你谈的,看见你很忙,只住了一晚上就回去了。这几天看见你又来了,我很高兴,但卫书记一直在招待所,找不到和赵书记单独谈话的机会,不谈心头又憋不住,只好深夜打搅了。”
年轻的市长还是没按照他自己说的要“开门见山”,绕了一个弯还没有绕到主题上来。不过也露了一点端倪,“卫书记一直在招待所”,这说明他要向省委书记谈的事不想要市委书记知道。赵一浩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没有再继续表什么态,只静静地听着副市长的下文。
“上回周部长找我谈话时,我没有把心头的话全部对他谈。”张林增说:“那时我心头有顾虑,说真的,我怕他会通给卫书记,他过去当地委书记和卫亦前同志很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哪’,赵书记,也许我的想法不对,但当时确是这么想了,所以间在心头的话就不敢端出来了。”
他还是没有遵守“开门见山”的诺言,但是已经为他即将向省委书记要谈的主题作好了铺垫:表明他要谈的事与他们的市委书记卫亦前有关;表明他对省委书记高度信任,不敢对省委组织部长谈的事,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向可以信赖的省委书记谈,表明了他张林增的一片忠诚。
这也许是一种谈话的艺术吧,果然引起了赵一浩的重视。如果刚才他还是一般地甚至是“无可奈何”地听取这位副市长的意见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