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使他很欣慰,故尔觉得有必要调整思维,怎么样把话说得委婉、感人,令听者信服。
张林增自我调节的能力很强,只不过半把分钟便调节完毕,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呈辞。策略是又转了一个弯,打迂回战。他说:
“我来找赵书记反映这件事,是本着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的态度,也就顾不得个人的恩恩怨怨了。要说个人恩怨,卫书记是我的恩人。我学校毕业来到三江,市级机关的小干部一个。是卫书记发现了我,要我到基层挂职锻炼,两年不到就要我回市级机关当了局长,不到三年时间又把我提拔到了副市长的岗位。我完全清楚,这些都是卫书记对我的一手培养,他下县检查工作也经常要我跟随他一起下去。我懂得,这是手把手教我带我,同时也是为了树立我在三江市县区干部中的形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个人对卫书记永远是感恩戴德的。”
说到这里,张林增激动起来,那眼泪便也就掉下来了。他掏出手帕擦了擦眼睛。这时,一直半闭着双眼边听边沉思的赵一浩转过脸来瞄了他一眼,语气平和地说:
“慢慢的说,慢慢的说。”
慢慢的说,这是中性语言不带任何倾向和评论的。如果赵一浩说出来的是:“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其效果就不一样了,也许他张林增会更加激动,乃甚嚎陶一番,再慢慢平静下来继续他的揭发。但却是一句“慢慢的说”,不冷不热!但他也只好按照省委书记的指示:慢慢的说了。
与此同时,赵一浩也在思索,他想起了一件事,在一次地委书记会上谈到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问题。三江市委书记卫亦前谈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情况,特别举了两个年轻干部的例子,第一个就是张林增。当时赵一浩还没见过张林增,也不知张林增其人,但卫亦前的表情给他赵一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卫亦前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地夸奖了他选中的接班人,大有“吾诸儿碌碌,唯此生耳”的味道。回忆及此,赵一浩又下意识地回头瞄了张林增一眼。后者以为是书记发出要他往下说的信号,于是他“慢慢地说”了。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忠孝不能两全’,我要把自己所见所想毫不保留地向组织说出来,心头才痛快。”
他又停了下来,但这一次停得更短,顶多几秒钟,主要还是引人入胜吧。他继续说道:
“我觉得卫书记在市长人选上对省委耍手段,我不便说出‘两面派’这个词,但我又找不到其他好听一点的词来代替。简单地说:卫书记不喜欢陈一弘,为什么?因为他爱提不同意见,有时让卫书记下不了台。我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