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戴在身上。我是个要去之人,又无牵挂,留在身上也埋没了它,就送给大师作个纪念。大师有空想起来,知道我们兄弟是死在大师的手上。”说着,拉开领带,从脖上解下一块碧玉来,递给大师,拉起宇文庆便走。宇文庆哽咽道:“也合着我们兄弟没缘份,送了大师,也是兄弟的造化。”二人扯手待走。
不料,大师朗声止住道:“难得几位施主如此意坚,老衲便顶着佛光,与施主行个方便。”大师说了,又细玩那碧玉,愈看愈喜,便揣在怀里。宇文庆与钱由基闻得此言,不觉大喜,忙问大师道:“但请大师明示。”大师道:“二位施主久居此处,想来也知顽石闹三界的事。”宇文庆答道:“道听途说知道些,只不甚详细。”
大师让着二人坐下,道:“这顽石原来是上界为西王母庆寿,装饰瑶池铺地之石。当时,时逢王母十万八千岁,玉帝降旨,征天地间异石十万八千块,为瑶池铺设之用。庆寿那天,整个瑶池装饰一新,千级台阶异彩生辉。可是这块顽石不甘铺路,横竖不平,将王母绊倒。王母大怒,骂一句庸才,将那顽石一脚踢下了昆仑山。谁也想不到,那顽石呆在山涧中,经历几世几载,汲取天地日月之精华,渐渐有了灵气,随风化作人形,且生的力大身猛,骨格不俗。这顽石记念旧恨,日夜求师访友学艺,练就一身好武艺,修成五行之术。其身化金形,便铜头铁脑,刀枪不入;其身若为木形,则化成大树,从大地吸取养分,可自我修复;其身若化为水,与水无异,形无定形,只是他是阳体,太稠了些,不甚好使;其身化为火形,雷火不侵,烈焰升腾,势不可挡;其身若化为土形,可入地十尺,隐于无形。这顽石也曾助人间平乱,天师除妖,立下许多功劳。因他是块顽石,又曾惹恼王母,遭庸才之责,虽有天功却无天封。即上不了天当神,又入不了地当仙,只得游于山水之间,做些逞强好胜之事,多少有些名气。
恰逢有一天,王母驾九色龙车回瑶池,正遇着这顽石。那顽石不知高低,上前扯着飞龙,要与王母理个是非,论个前后。王母如何看得上他,遂用鞭子抽了顽石几下,叫他松手。不想那顽石劣性不改,一手扯掉了王母的鞭子,伸手将九龙车打个稀烂,将随从的天兵神将也打的面目狼籍。王母直哭上天门,告上天庭。玉皇大怒,尽差天兵神将兴师问罪。不料,那顽石却有胆有识,聚了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的朋友,树起盖天旗,自封九天独尊锦袍大帝。伙同十妖八怪与天兵天将厮杀起来。可叹那些天兵神将平时养尊处优,无一是这顽石的对手。那锦袍怪逞着凶性,直打上灵霄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