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没怎么听亦箫开口说过话。
不知道亦箫是不是习惯,说话只是气定神闲地看着离自己最近的人,绝不左顾右盼。三人坐在一张桌上吃饭,可能由于周围的喧嚣,小尧很难跟亦箫直接交流到,小尧常常只看到亦箫的嘴在动,却不知道在跟瑜珠说些什么。在几乎听不到亦箫说话声后,小尧决定直视亦箫观看他的口型,以便能和着透过人声传来的只言片语做些判断。然而,小尧看到的不是亦箫的嘴,而是他的眼睛,亦箫的眼睛会说话!那双眼睛片刻没有离开过瑜珠,但是却穿过摇曳的烛光一直在对小尧说“好大的电灯泡”。
看来,小尧初次受人之托,任务完成得相当圆满。无心造就了成荫之柳,是一份额外的功德。
第四章
第四章
小尧家在另一个城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严父慈母式的家庭。父母也都是高校教师,父亲田懿寿怎么说都比较像《京华烟云》里的姚思安,一生豁达随意;母亲尧正华由于长居高校,所以眼界高得很,不像一般的母亲希望自己老来能够有子女陪伴左右,相对于父亲的恬淡,母亲则对小尧要求严格。暑假里,小尧的母亲也来了,都快成丈母娘了,还没见过女婿。虽然是干妈介绍的人,并且小尧也在电话里都如实反映过了,但是没经过自己把关就把小尧送进神圣的婚姻殿堂,可以说是做父母的失职。况且,就算是民主也是大家都要参与意见才作数,这也是尧正华长期以来子女教育方面的一点心得和得意之处。是啊,当年在小尧每次面临命运的抉择的时候,父母尤其是尧正华,都是本着尊重小尧个人意愿的原则从旁出谋划策的。
小尧父母为了感谢大家,坐东请客吃饭,自然请到了干妈和何阿姨。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初次见面,所以席间氛围自是客客气气,主要以感谢干妈和何阿姨,大家干过了无数次杯。象牙塔里的人不习惯那种极端的感情表达方式,大家都只是很客观冷静地拿着心里的那个衡量的标尺打着分数,毕竟好与坏不可一概而论,仿佛大家都深谙“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千年训谛。筵席最后在对小尧和梅森的祝福声中落幕,由此梅田两家联姻已算是既成事实,至于具体的后事,终于可以交托给年轻人自己安排了。中国式的姻缘发展到现在,在最后这一环节上才显现出不同于旧式婚姻的时代性,这也算是很好地保存了传统文化。
不过,按照尧正华的要求,对方如果能够带上自己的女儿一同去体验一下海外生活最好。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这点志向还是应该要有所怀抱的。这在筵席的时候也有所提及,两位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