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大师出生在一个世代信佛的普通人家,自幼住在嵩山山脚下,在少林文化的耳濡目染中长大,17岁就在少林寺剃度出家,成为少林曹洞正宗第33代弟子。后来又进入中国佛学院深造,在少林寺年轻一代僧人中脱颖而出。在德国少林寺,释永传大师不仅要主持寺务,还负责传授佛教禅宗,教授太极和少林气功。
除释永传之外,德国少林寺还常驻着5位功夫师傅,也就是武僧,他们都是由嵩山少林寺的方丈亲自挑选的。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少林寺和尚而言,异国他乡的生活充满了新奇和挑战。显而易见,最直接的挑战是语言和饮食习惯。
释永传说:“我们现在有6位师傅在这边,每天讲话还是用中文。虽然我们在学习德语,但是只能说跟学生说话时可以用德语,在外边和一些朋友交流用德语,我们自己每天大多数时候还是讲中文。”为了尽快过语言关,他们请了德语老师,每个星期上两次课,一次两个小时,目前已经学会了使用德语进行简单的沟通,但看小说、看电影、看歌剧什么的就有不小的困难。
少林和尚们在柏林的日子很节俭。每个月除了吃饭之外最大的开销就是学德语。虽然公司出钱给他们聘请了家庭德语教师,但为了尽早通过德语这一关,有的师傅还自费到德语语言学校进修,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释永传大师对克服语言困难很有信心:“我们都是年轻人,吃点苦没有问题。德语应该没问题,把它拿下。我一定要把它拿下来。不仅拿下,而且我要用德语去给他们的学生讲课。可能的话,在不久的将来,两年或三年以后,我可能要去他们德国的大学里面给他们讲宗教。”
谈到饮食,年轻的少林和尚话更多了:“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在一个斋堂里。在斋堂有专门的师傅做饭,我们自己不需要怎么做。但是出来了就自己做饭了。会做的也不多,反正自己做饭自己吃还可以。口味还是一点没变,在中国几十年,口味不是一下子能变过来的。这里吃饭很简单、随便。早餐是西餐,有牛奶、面包,我们6个人三个烤箱,烤面包来的快。还有草莓酱、蜂蜜酱,然后也吃巧克力酱。德国人叫我们这些师傅巧克力和尚。在中国和尚不吃巧克力,在这边我们天天早上吃,所以是巧克力和尚。”
第一部分常驻德国的中国少林和尚(2)
虽然生活在万里之外的柏林,但少林寺的和尚们还保持着在嵩山本寺的晨练习惯。每天清晨,他们都会到住所附近的小公园做运动。他们说,这是锻炼,也是修行。晨练后的打坐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只是出门在外,一切从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