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禅房,只能用宿舍的客厅代替。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项必须做的事就是剃头。按照佛寺的习惯,出家人一般半个月就要剃一次头。剃的时候先用推子推一遍,然后再用剃刀刮。师傅们说:头发是烦恼丝,除去头发有助于做一个清净的僧人。但剃头也是个手艺活儿,如果剃得不好,会感到头晕、头疼、头皮发麻。在嵩山,剃头的高手很多,而在柏林,少林和尚们就只有互相帮助了。
除了这些生活上的差别外,令少林和尚们感受最深刻的还是中德两国在传统和文化上的差别。刚来柏林时,德国人把他们个个尊为会飞、会跳,刀枪不入的大师,就如同武侠大片中表现的那样。少林寺和尚们通过身传口授,耐心地向学员进行讲解,使他们了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少林功夫,了解少林功夫背后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背景。现在德国少林寺还没有专门的佛堂,和尚们只能在练功房里做法事。做法事是体现少林寺禅武合一的最好方式,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员参与。这说明德国学员对少林武功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德国少林寺的建立也给古老的中国少林文化注入了现代化的因素。和尚们来到柏林,都感到责任重大。他们也认识到,在坚持自己的佛家信仰的同时,也要吸收西欧发达工业社会中现代化的东西,掌握现代的知识技能。
这一天是佛历中菩萨的生日,德国少林寺收到了德国学员敬贡的巧克力饼。有很多学员喜欢佛教文化,到了菩萨生日时就在佛像前供奉一些鲜花、水果、巧克力饼,表达他们真诚的心愿。
德国学员在谈到学习少林功夫时,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我从小就对功夫感兴趣,就想了解少林功夫。不过只是听说过少林寺的名字,对整个中国,包括少林寺的情况一无所知。当时在德国也没有这个可能。柏林成立了德国少林寺后,我就到这边来了。学习了少林功夫后,我才了解到少林寺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气功、太极,还有佛教。永传法师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身上体现出的佛教文化令人难忘。现在我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这些少林师傅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我觉得他们的生活方式很好。跟德国人的生活方式相比,我觉得他们的方式更让人舒服。”
周末通常是少林和尚们和德国弟子在一起的日子。和尚们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活动,甚至还有足球比赛。在德语老师过生日的时候,和尚们会全体出动参加老师的生日聚会。当然,他们忘不了给老师买生日礼物。
延心师傅生性活泼好动,自幼就迷上了少林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