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碰头的好机会。东干人吃席讲究摆长桌,上三排菜,其规格有18盘、24盘、36盘和48盘几个级别。一般的婚宴要准备100多人的午饭,这种场景往往是宾客如云,人头济济,颇为壮观。当迎亲的队伍来到新郎家门口时,新郎和伙伴们会“挡车讨喜钱”,这是新娘子过门前的最后一关。据说只有这样,小两口以后才会幸福美满。陕西村的男男女女,就像两棵连理树,不管外部世界如何变化,他们总能用传统的联姻方式,用朝夕固守的信仰,延续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
今年只有43多岁的安胡塞被营盘人尊称为“胡赛舅舅”,他是现时代东干人的领袖,陕西村里的大忙人。他的正式头衔是陕西村的村长、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干协会会长。根据他自己的反复“寻根”和国内有关学者的考证,他的祖籍在陕西长安与蓝田交界处的安家山。对他来说,最关心的一件事是怎样让陕西村的孩子们学习和掌握现代汉语,以便向陕西村的大众推广他们久已遗忘的汉字,用中文这个语言的载体和纽带延续自己的母语和文化。2003年11月,胡赛舅舅选派了7名陕西村里的少年去中国西安博爱国际学校学习中文。这7名少年里有6人高中毕业,还有一位叫马涛的少年19岁,已经在吉尔吉斯斯坦上了大学。他们7人都是参加村里的考试后从200多名候选人中选拔出来的。胡赛舅舅的长远计划是,等他们学好了,再回来教其他人。以后每年都要派人回“老家”学习,每年又都有学成回来的老师。这样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用中文取代过渡性的东干文,使所有村民都会使用流利的现代汉语,做新时代新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营盘和新渠一带有一个出了名的诗人,用村民的话讲,叫“写家”,他就是索尊实。索尊实从来没有回过中国,但写的诗大部分都是关于中国的。他的中文名字是自己起的,意思就是“尊重史实”。谈起祖先的故事,索尊实如数家珍。他说,虽然所讲的未必可考,但是全和想象中的故乡息息相连。他那独具陕西味道的咏诵,道出了东干人沉淀百年的浓浓思乡之情:
虽然中国我没去,也没见过,
可是时常在心里,我可思想。
你的俊美我听了,
打爷跟前,说是那头他生了。
百年之前,好像绿岭摆着呢,
高山树林,冰山明明闪着呢,景景照红。
长江黄河流着呢,打西往东,
一切活物饮着呢,河里水清。
水清滩里落着呢,涝坝跟前,
在水里头浮着呢,巧声叫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