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前莲花开着呢,开的喜色,
麻雀花上落着呢,不想要飞。
历史书上也听过,中国很早,
可是最后可开了,鲜花味道。
就像春天撒开了,花的气色。
一切民族闻见了,她的香味!
第二部分巴黎的边缘——法国温州人的故事(1)
似乎无论从那一个角度看,法国首都巴黎都称得上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国际化大都会。在这里,大街小路上匆匆走过的人群中,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来自异国他乡。在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的21世纪,巴黎对中国移民,特别是温州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黄皮肤、黑头发面孔冲击着塞纳河畔这片法兰西文明的汇粹之地。与此同时,不同人群所代表的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对话、磨合、矛盾甚至冲突也变得无法避免。
2003年5月20日,巴黎第11区的区长萨赫先生率领区政府的所有职员举行了巴黎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出面组织的罢工。他们用停止提供公共服务和示威游行的方式向公众表示:反对大批中国温州的商人涌入本区。而在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另外一隅,一个由温州人群组织的争取合法居留权的活动也从地下慢慢浮出水面。这两股从自身利益和追求目的都显得很难协调一致的力量,他们到底在要求什么呢?
统计数据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里,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移民大国。当今法国5700多万人口中,大约有1400万人口是移民或移民的后代。其中,中国移民的总数虽然不多,但高度集中,颇为引人瞩目。温州人在巴黎的故事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20年代。当时一批中国的战时劳工在巴黎里昂火车站附近定居下来,凭借老乡之间的互相扶助,从小商小贩做起,逐渐开店铺设工场,在火车站周围形成了巴黎第一个华人聚居区。不过,这些老一辈的温州人数量不多,到1980年左右,巴黎的温州人也不过只有上千。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来自温州的华人急速增加。他们来到法国后,马上把家里的亲戚朋友接过来,再加上法国的移民政策比较宽松,使来巴黎的温州人越来越多,总人数在20年里从上千人猛增到现在的13万人,成为旅法华人中最大的一个群体。这便在法国产生了一种“温州现象”,自然引起法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
在巴黎,温州人最集中的地方有第3区的庙街一带,第11区的瑟丹波宾古街区以及第18、20区的若干地方,如伏尔泰街、美丽城等。他们基本上是靠温州传统的〃三把刀〃生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