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国际新闻和有关中国的时讯,而且包括华人社区婚丧嫁娶的消息。有时,编辑们也会把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广播的消息和互联网络上的信息也刊登出来。几十年来,塔坝的华人已经习惯于在每天清晨收到这份传承着自己的历史和对文字的小报。但是近年来报纸的订户越来越少了。老一辈的华人中懂中文的很多,会讲英语和印地语的很少,所以他们离不开《印度商报》。现在,整个华人社区中懂中文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报纸的份数也日见萎缩。抚今追昔,陈其蕊非常感叹:“报馆前一任社长移民到外国去了,也不再做这个工作了,他享清福去了,只有我还在这里。我觉得担子很重。我们在受苦,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方。我年纪大了,小孩子他也不太长进,他的工作连自己都解决不了。所以我还是要继续挑这付重担。不过我还是希望能走到柳暗花明的另一个地方。”
陈其蕊的老伴认为,做报纸有助于老爷子的健康。她说,这样可以锻炼他的脑筋。很多老人家有老年痴呆症,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用脑,整天坐下来无所事事。那么他就不同了,天天用他的脑筋,用他的眼神,发挥作用了,就不会那个样子,身体就比较好一点。陈其蕊并不同意老伴的说法:她们的想法是这样,不过我们的想法不是。我们是想维持中华的文化,让它在海外传承下去。当然,他并不否认,没准儿以后这张中文报纸会停刊:我们这一代华人还可以看中文报纸,我们的孩子们就不看了,他们读英文,看英文报纸。在老伴眼中,陈其蕊老人努力维持的报纸,只是帮他排解晚年孤独的一个消遣。报社已经多年没有年轻人愿意加入了,陈其蕊无力改变这些。不管《印度商报》的前途如何,他所能做到的只是凭借对祖国文化的执著,守住心中最后的信念,一直坚持到到自己生命历程的最后一天。
塔坝最热闹的时候同中国一样,都是每年的农历腊月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过春节时,塔坝家家户户都要按照传统习俗来布置,还要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焚烧红黑两色的所谓“天地衣帽”。叶启炎说,中国人总是说不要忘祖,就是有一种感恩的心情。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地上,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天神地神,但总有一种感恩的心。一年过完了,要感谢他们给我们丰衣足食。这里的华人对宗族还是很怀念的。春天的时候,大家所有宗族的人都会聚集在一起祭拜祖先,然后还有会餐,联络大家的感情。国内现在应该都没有这些了。有一次我回国到梅州农村去,当地人发现我们比他们更保守传统。传统有它自己的价值,我们中华文化五千年一直传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