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让自己对所享受的文明生活进行反省。相对于西方人的痴迷和探险,中国人对非洲的印象是遥远而陌生的。
位于非洲中南部的赞比亚,在1964年独立前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北罗得西亚。除了“坦赞铁路”这个象征性的词汇,中国人对这个非洲内陆国家知之甚少。其实,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相对的落后保护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远离人们想象中的战乱和饥荒。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中国人陆续来到赞比亚投资农业,在一片片荒原上建起国有或私营的中国农场。苍莽的非洲原野从此出现了垦荒的中国人。
赞比亚中垦农场位于首都卢萨卡五十多公里以外的Chesanba地区。赞比亚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政府一直鼓励和吸引外资来投资农业。作为赞比亚的友好国家,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有企业和个人来赞比亚投资农业和畜牧业。这个农场就是中垦集团在那个时期
投资200多万美元买地兴建的。位于中央位置的那所房子就是农场的总部兼宿舍,农场的场长王驰和他的妻子李莉就住在那里。他们是从北京派驻来到赞比亚的,主要负责日常的生产和管理。
在中国人的国营和私营农场中,中垦是面积最大的一个。从目前的规模看,很难想象刚开始的时候这里没水没电,也没有路,到处是灌木林和杂草。王驰他们从修路打井开始,在荒原上开辟出这座农场。
农场生活
从农场兴建的那天起到现在,夫妻两人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了。由于农场位置偏僻,周围人烟稀少,为了安全起见,两人居住屋子和屋子的外围地区拉了双层电网,通六万多伏的电压。这样高的电压如果长时间接触的话是会致命的。
有电网的一道门算是最安全的一道门,里面有农场里的“细软”,他们所有的财产和最重要的东西都在这里面。无论是牲畜、所有的活物,还是所有的机械和重要的水源,以及农场最重要的经理都在电网的范围里面。所以住到电网里来也是一种待遇,一种身份的象征。
王驰夫妇养了很多狗,这些狗平时都关在笼子里面,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训练狗,如果狗伤了人,是要被处死的。养这些狗主要是构成一种真正的声势:用它们的叫声震慑住敌人,同时对住在农场里面的人也有一种报警作用。
农场一共雇佣了二百多个工人,可能有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个家庭。但是这些家庭的流动性非常大。工人和家属们也住在农场里面,电网的外面。很多时候,工人的家属们也是也是工人,因为她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