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需要用绳子也可以爬。现在他们还小,等到以后他们还可以慢慢地学……”
第四部分印度雪域的教书匠(5)
作为一名父亲,丘开福和传统的中国家长一样,望子成龙。他希望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至少不再像自己这样大半辈子为生计而奔波。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人生能成为孩子的垫脚石。对于孩子,丘开福在他们出生前就有自己的计划,他认为应该教给孩子中文,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人一定要学习自己的语言。尽管他自己的普通话不怎么好,但他还是要用家乡的梅县音去教孩子说中文。他现在也正在努力学习正音,讲好普通话。
他说,平时都是自己对孩子的管教和要求严格一些,妻子对孩子们则是爱惜多一点。也许是教师的通病,在他眼里,妻子和孩子都是自己的学生。他自己则是个完美主义者,总希望把他们教得最好,如果不好,就会感到很气恼,很自责。
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丘开福是这个家庭里的顶梁柱。现在,他的儿子在他曾经读不起的英文学校读书,女儿则被送到加尔各答的亲戚身边读高中,尽管教书挣来的薪水在当地也算是微薄,但他毫无怨言。他认为教书是他的饭碗,而妻子和两个孩子则是他生活的全部幸福。
丘开福说,遇到不开心的时候,他很少和家里人讲,讲了也没有用。1994年,他得了一场大病,那时他很害怕自己死了,就没有人照顾妻子和小孩。他说,自己的责任就是好好看待他们,给他们幸福的生活。“累是没有关系的,从小我都累过来了,每天都是这么辛苦也没有关系,只要她们欢喜,只要她们快乐。这是我的愿望,就是这样每天跟妻子、孩子们在一起,谈谈笑笑,玩,去散步,教书也在一起,(和)她们在一起就可以了。”
对于人生,对于苦难,丘开福有着自己的看法:“那些贫穷,痛苦都是人生一定有的。有的(人)有多,有的(人)有少,我们(的苦难)就可能有多的多,但是也一样的过。我们只是来这里,这个世界,我们要完毕我们的事情,完毕以后,就可以走了。”
就是这简单的几句话,几句表达不怎么顺畅的普通话,道出了丘开福对人生最单纯的看法。在印度雪域的大山深处,在这个古朴、静谧的小镇里,这就是一个普通教书将,简单而又艰辛的生活,正是生活本身赋予了他追求幸福的动力。
第四部分赞比亚牧歌(1)
非洲,地球上最后的伊甸园,它的神秘和原始吸引着无数探险家。在西方人眼中,非洲是文明世界镜子的反面——可以从另一种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