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一九六三年秋天,本书作者出生在中国西部一个叫十里铺的地方。那一年中国刚刚结束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的生活还和前三年一样,一切生活用品和钱都还很匮乏,尤其是中国西部,人活着更是艰难。
好在他能记起事的时候已经是三、四年以后了。在他幼年他基本上记不得什么叫贫困。
四岁以后的事他差不多记了很多,现在用小说的形式演义出来,像是一个历史。不过,历史本就是历史学家创作的小说,也经过了取舍与演义。实际上,我们根本无法真实还原过去。教科书不行,小说也不行,我们只能通过一些丰富的方式让人们对过去有一些感知罢了。
罗杰四岁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罗杰记得有一天晚上,他被妈妈从被窝里拽出来,跟着人流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到一个大广场上,等待毛主席发布最新最高指示。子夜过后,一架轻型飞机在广场上空盘旋几圈后,就着巨大的轰鸣声拋洒出许多传单。传单在天空飘着的时候人们伸出长臂去抢,有些被撕烂了,有些被踩在脚下,拿在手里的传单也没有几张能够平整如初。
罗杰夹在人群中,他够不着天上飘下的传单,他只好从地上捡起一张传单,是粉红色的,他不认识字,他不知道毛主席又发表了什么指示,他把传单递给妈妈。妈妈这时候手里也已经抢到了好几张传单,正就着广场上的灯光看。
广场上的人们逐渐散去,妈妈背着罗杰往回走,罗杰看到广场上已是一片狼藉,无数的传单被人们遗落在广场上。其实那已经不再是传单,不再是圣物,仅仅是形形色色的纸片而已。
这就是文化大革命给罗杰的最初印象,而且非常深刻。
罗杰在家里排行老五,他的大姐罗兰在他三岁多的时候去了建设兵团,他的大哥罗鸣和二哥罗青在子校上学。他的三哥罗民是个聋哑人,没有上学,在家里带他玩儿。罗杰的爸爸在罗杰还没有记事的时候就被关进了牛棚,童年的罗杰对他的父亲基本没有印象。罗杰的母亲在纺织厂工作,用四十多块钱的工资维持着这个家的生活。
这个纺织厂的前身据说是大资本家荣毅仁在解放前从上海搬迁过来的,叫申新纱厂,现在叫国棉十二厂。十二厂在十里铺算是个大厂。
十里铺是一个工业小镇。关于这个小镇的方方面面,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传统的小说方式总要在这方面花些笔墨来描述一番,那不免让人生厌。这不过就是一个很普通、没什么情趣的一个小城而已。
罗杰记不清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