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年还是六八年的秋天,他的家被厂里的一伙人抄了。所有的家具和杂物被扔在门口,他们家住的公房被厂里收回去了。白天罗杰和罗民就坐在那堆东西中间守着,晚上一家人就在露天地里睡。妈妈除了上班,还得四处奔走,估计在厂里也少不了费口舌争取找个落脚的地方。整整三天,罗杰就那样守着,白天倒没有什么,夜里他感觉到了冷。这冷,使他心颤,他差不多在后半夜里没有睡熟。也就是这个秋天的冷,这三天的冷,使他终生都害怕冷。一直到现在,夏天再热他都不觉得怎样,可一到初秋,他立刻就得添衣服,稍不注意还总感冒,“春捂秋冻”对罗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对于这件事情的缘由,罗杰当时弄不明白。很久以后他听二哥罗青说,由于爸爸在牛棚改造期间被查出历史上有问题,据说有人揭发爸爸在解放前参加过“一贯道”反动会道门,被定性为历史反革命分子,于是被开除公职,所以就收回了他们家的公房,使罗杰他们被扫地出门。
这样的遭遇在文化大革命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
三天以后,妈妈找到了落脚的地方。大哥罗鸣和二哥罗青找了几个同学把他们的家当用架子车驮着,罗杰和罗民各抱着一个包袱坐在架子车上杂乱的家具中间,他们沿着小城那条大街向西投奔他姑姑家去了。
罗杰的妈妈参加了工宣队,被派到西北农学院去发动那里的学生起来造资产阶级的反,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后,有了工人阶级领导的造反运动终于轰轰烈烈地在学院里漫延。
妈妈在工宣队里只是一个普通成员。她没有什么文化,想必不会对这场旷世未闻的运动有更深的理解,她只是凭了朴素的阶级感情而紧跟政治形势,她只是一个时代滚滚洪流中泥沙俱下的一个成员,无所谓个人的力量和作用。她曾经历过的这段历史,在她后来的日子里,她再也没有提起过。当罗杰或罗青谈到“文革”的往事,妈妈只是一笑了之,从不说一个字。
用小说来表现文化大革命,没有人会凭借虚构的技法来写一些不存在的事。根本用不着费尽心思去进行创作,只要把曾经的事整理一下,用比较好的方式表现出来,就足以满足小说对事件的要求了。的确,这一段历史给经历过的人们留下的弥足清晰而铭心的记忆是任何时代都不能比的。不过,这种记忆非常沉重,沉重到人们想把它从生命中剥离出去,然而做不到,非常困难,以至于人们想把它彻底忘记,或者深藏在心底不去触及它。
地处关中西部尽头的这个小城,在文化大革命的初期还算比较平静,相对于北京、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