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广州的形势,那简直就不算是运动。也许是罗杰太小,有很多事他没能了解,毕竟那总是大人们的事。
罗兰在建设兵团已经战斗生活了一年多。最初的革命冲动被漫漫黄沙弥漫得有些褪色,在那个与城市基本隔绝的环境里,她开始意识到真实的生存问题。
生存问题在建设兵团这样建制的单位里,应该说没什么大的问题。但罗兰所理解的生存的要求不纯粹就是动物本能,还应该包括思想上的自由和行动上的舒展,以及对物质的不断追求。同时,青春的萌动与生理的成熟也与那个似乎被完全禁锢了的环境发生了微妙而不可回避的冲突。一方面她和她的兵团战友肩负着开垦荒原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还不会有修正的机会。另一方面她对所能完成的使命的结果有所思考,发现那种结果从逻辑的推理上还导不出概念上的革命成果。于是,罗兰有所觉悟,她感觉到她们的行为可能不会给革命事业带来多大的成就。
罗兰想起她们最初热血澎湃地投入到建设兵团的队伍来到一个荒原,最初的理想是把这里变成适合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而不是那种只适合种庄稼与繁衍子孙的农村,建设兵团的生存环境应该通过她们的奋斗建立起来包括农场、学校、工厂和图书馆、商厦之类的建筑物和场所,甚至可能有银行和税务等机构,至少应该有宽阔的柏油马路,那上面应该奔驰着为祖国建设而穿梭不止的大卡车。实际上这些都似乎不可能有了。罗兰能接触到的任务永远都是开垦土地、种上庄稼,然后学习毛主席的指示,通读《毛泽东选集》。原初的理想仿佛离她越来越远。
建设兵团的组成部分基本上学校的进步青年,在这个环境里没有搞什么阶级斗争的机会和必要,这些年青的学生成员在这个环境里也不太可能接触到反动思潮的侵蚀,因为她们远离一切信息,远离一切人类,她们只是在大脑里留存着她们曾经生活过和与她们有过关系的环境和人们的印象,她们可以在休息或闲下来的时候回忆一下过去的事,但那些事与建设兵团的生活毕竟相差太远了。有些曾经的家长和邻居,竟然会是隐蔽在身边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和攻击伟大革命的右派分子。而她们是大无畏和纯真的兵团战士。现在的生存环境完全与历史隔绝了,只能与曾经的人们共享同一个太阳和天空,除此以外,她们生活在相当相当纯洁的处女地。
无法避免的是,不论生存环境怎样的不同,很不幸罗兰她们的人体结构与那些反革命分子完全相同,她们大脑里涌动的意识流也是与那些被她们视为革命对象的人们的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