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行没有见到毛主席。空前浩荡的红卫兵运动进入一个低潮,庞大的红卫兵队伍一时找不到革命方向,他们没有想到毛主席在八次检阅红卫兵队伍后产生了一个顾虑,他老人家看到了红海洋后面涌动的巨大的狂躁的力量,这种力量仿佛很快就要失控,一旦失控,将会对他指导的这场革命带来巨大的破坏。他现在正在为红卫兵找一个合适的去处,以消解这股将要失去控制的力量。
当罗鸣回到十里铺这个小城的时候,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已经传遍了祖国大地:到三线去,完成祖国的建设事业。
罗鸣这次没有像他的大姐罗兰那样响应号召去三线,他留在了学校,他想做一件事,能够独立地思考一些问题,来认清目前的政治形势。
当普通的红卫兵开始思想起来的时候,那肯定对中央的意志是一种挑战,它甚至会对正在进行的文化大革命事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使之中途夭折。不过毛主席高瞻远瞩,很有办法,他用支援三线建设作为理由,将这样一批被他曾喻为无产阶级新生力量的红卫兵调离城市,到边远的地方修铁路,使他们脱离了斗争的中心——城市。这已经是他老人家第二次采用的大移民手法了。第一次是发动青年到建设兵团去,这一次是发动红卫兵到三线去,后面还有一次移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大移民解决了很棘手的大动荡问题,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尤其是体现在斗争的需要上,使斗争的形势得以掌控。大移民在斯大林时代曾用过一次,是政治斗争中被证明化解尖锐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只是它带来的后果要几十年以后才逐渐反映出来。
罗鸣到十二厂革命委员会申诉他父亲的历史问题,他提出他父亲的历史是清白的,在五十年代三反运动中组织上已经有过结论,同时他还找到了当年给他父亲作证的现任军区参谋长的彭飞首长。彭飞给罗鸣写了一份当年的斗争情况材料。罗鸣拿着这份材料去找十二厂革委会主任孙林。
罗鸣:“我是十二厂中学的学生,叫罗鸣,我给组织反映一下有关我父亲的历史问题。我这里有一份现任宝鸡军区参谋长彭飞出具的当年对我父亲有关的历史问题的调查材料,结论是我父亲没有历史问题,现在我请组织上重新对我父亲的问题进行审查。”
孙林拿过那份材料,瞥了一眼,对罗鸣说:“有关这份材料的内容,我们掌握了一些,但是我们还有另外的材料和证明人能够证明你父亲的历史确实有问题。”
罗鸣:“那是诬陷。”
孙林:“你这是恶毒攻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