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出古长城“天下第一关”,顺着辽西走廊东去三百里,便是关外第一重镇锦州。一面傍山,一面临海,交通咽喉,兵家必争,古有明末松山鏖兵,近有国共辽沈决战,均为影响历史进程的大手笔。但非为本篇题旨,暂且放下,不提。
“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一代伟烈英哲毛泽东的此言之后,还有一段很质朴也很深刻的论述,意在弘扬一种精神。可随着时光流逝,那段论述可能已渐被人们淡忘,唯有“出苹果”却日益远播。种瓜收豆的意外广告效应,可能是极富远见的老人家生前也始料未及的吧。
堪与苹果齐名的是锦州小菜。虽称什锦,辣椒地梨鲜姜杏仁等其余九味却都不为奇,唯有那小黄瓜可谓天下一绝,长不盈寸,黛绿剔透,再佐以虾油等腌制,开胃爽口,别具风格。传说当年一碟小菜呈上慈禧膳案,老佛爷正厌于肥腻,一颗小黄瓜入口,登时龙颜大悦,问,这是哪儿贡上来的呀?李莲英慌忙跪答,辽西锦州府。老太后便用御署指指戳戳,竟连说了三个“好”字。从此,锦州小菜便成了皇家御膳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百余年牌子不倒。
“锦州有美女。”这也是一句名人名言,有据可查,语出那位曾一人之下、亿人之上的秃头副帅,是专为中央军委办事组谋划为他的宝贝儿子选妃时下达的一道最明确最具体的指令。从未闻有好色之嫌的大阴谋家大野心家何以偏偏对锦州的姑娘有此青睐?怕也只好存为一个历史的疑案了。
其实,极具地方特色的绝美嚼货,锦州又岂此苹果、小菜(虽有“食色,性也”之说,美女仍需别论)?只因未得圣誉,有些佳美特产便只好暂时委屈于广众民间。比如锦州的干豆腐(外地又称豆腐片),薄如纸,色微黄,熟食可炒可炖,千烹万滚不变形色;生吃则筋筋叨叨,极有嚼头,满口余香。辽西人尤以干豆腐卷大葱,再蘸以农家自制的黄酱为最佳食用之法,又抗饥又下饭,百吃不厌,壮体强身,滋阴补阳,又绝不必有什么高血脂高胆固醇之类的现代富贵病之虞。近年来,公路运输发达,东来西去的离地三尺仙们几过锦州城乡,苹果小菜可以忽略,那干豆腐却是无论如何要称回家去几斤的。笔者有京都省城的亲朋故交,时常有电话书信,正事叙过,也总忘不了叮嘱一句:“啥时来,可别忘了带点干豆腐啊!”顿让锦州人生出几分骄傲。据说有一位超级笑星在锦州演出后直飞广州,下了飞机便被穴哥腕姐们迎到一家星级大宾馆。酒席宴上,服务小姐摆好十碟八碗,笑星竟鄙视一笑,问,有锦州的干豆腐吗?小姐怔然,摇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