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起来了。
第十五节
到了西藏,就像到了北京一样,长城是必去的地方,而对于朝圣者来说,最核心的目标是大昭寺及寺内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
从进入西藏拉萨的那一刻,越来越多的朝圣者,用最古老、最简单、最神圣的方式,在身体与大地的一次次拥抱中,贴近圣地……他们重复着用身体丈量家乡与圣地之间的距离。这可能是天底下最虔诚的朝拜了。
朝圣者到达拉萨后,他们在拉萨河沐浴净身;到大昭寺朝佛;在大昭寺西门面向佛像磕大头;朝拜布达拉宫的释迦牟尼像、小昭寺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紧接着,他们要转遍前藏、后藏各大寺院,包括拉萨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桑耶寺、萨迦寺、扎什伦布寺、白居寺……
站在大昭寺门口,周围满是磕头的朝圣者此起彼伏的身影,他们轻轻的念经声、手套与石板摩擦的唰唰声、大经筒旋转时清脆的铃铛声、转八角街的人潮散发出的嗡嗡声……混杂在空气中,形成一种无形的气场将人牢牢地吸住。磕头的人极多,本想走到人群中拍朝圣者的正面镜头,但当他们伏下身子时,合着的双手就摊在自己脚边,这让作为闯入者的我非常不安,赶紧退到后面。
朝圣者的磕头方式有三种,跪拜磕头为“磕小头”;原地五体投地磕头为“磕大头”;从家乡磕大头到拉萨为“磕长头”。
在大昭寺里,来往的朝拜者非常的多,因为此像是释迦牟尼在世时,按照释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后,那些弟子有幸请佛祖释迦牟尼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藏族人认为它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认为见到这个佛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
主供佛后面的塑像也是佛祖,是公元11世纪塑的。佛像周围是释迦牟尼的十二大弟子。
佛祖前供的长明灯,全都是纯金的,在这些灯里面最有意义的是正中间的那一盏,是班禅大师在1985年捐赠的。当时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分别操纵大昭寺和小昭寺。上有他的祝词和签名,祝愿世界和平、万物平安等。
主殿前有很多石制的巨大的酥油灯。这此灯是老百姓带来的自己添酥油的。
殿东南角有楼梯可以上到二楼和金顶。大昭寺主殿高4层,有20多个殿堂,上覆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则又呈现出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风格。
大昭寺的二楼只在早上开放。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