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达到极盛,孝文帝实行三长制后逐渐式微,北魏分裂后又有复兴,最终在唐代基本消亡。在《九宫夜谭》里面,裴明淮的好朋友英扬就是一位坞主(鹰扬坞),而书里的江湖帮派称坞、壁、垒、堡等,众坞壁联盟的盟主亦可称宗主,如裴明淮的另一个朋友薛无忧就是河东坞壁联盟的盟主,人称薛宗主。少林建寺在太和十九年(魏孝文帝下诏所建),换而言之,在北魏时代,武侠小说中一众耳熟能详的帮派并未出现。
宗主督护制
:平城时代(即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以平城为北魏京都的时期),北魏政府事实上的控制范围只是京畿(即京都和附近的地区),而对于京畿之外的广大北方地区实行羁縻之策。针对中原地区实行宗主督护制,承认各宗主(根据宗法关系原则在强宗大族中产生)的基层统治权,督护民众,并向北魏政府交纳赋税。某些势力强大的宗主具有自己的武装部曲,甚至不听从朝廷统辖,形同割据,也有部分宗主受册封任刺史或太守之职。《九宫夜谭》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皇帝一直致力于要解决这个宗主督护制的问题,否则北魏朝廷无法实际控制整个中原。后孝文帝以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直接控制基层组织)代之,宗主督护制遂废。
高车
:又称丁零、敕勒,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在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从十六国时期到北魏建国前期,北魏对高车发动了多次掠夺战争。不仅掠夺大量牛马牲口,还掠夺大量人口,平城鹿苑就由高车人修建而成。北魏在漠南设军镇(史称六镇或北镇),一是为了防御柔然,二就是为了监视迁至漠南的高车诸部(也包括其他民族),防止其叛逃漠北。北魏对高车贵族予以封赏,禁军中专设高车羽林,但下层的高车人受到的残酷奴役是可想而知的,历年来高车叛乱可谓层出不穷,在延兴年间达到了最高峰,最终六镇起义令北魏彻底分裂。
太武灭佛
:北魏太延四年,太武帝听从最宠信的臣子崔浩与御封天师寇谦之之言,废佛尊道。后盖吴起乱(太武帝时期最大的一次民间叛乱),太武帝亲征,发现长安一处寺庙藏有大量兵器,大怒诛杀全寺僧众,崔浩便借机劝太武帝灭佛,诛戮沙门,焚毁经像。太武帝之子景穆太子笃信佛教,再三上表劝阻无果。寇谦之也心知此举逆天,与崔浩数次争辨想要阻止,崔浩却固执己见。后太武帝崩,皇孙文成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教。
国史之祸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崔浩因主持编纂国史“从实录”而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