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和人于史无载,这能从目前发掘的少量墓志上瞥见端倪。能用的史料都用了,整个九宫系列是架构在这么一个历史背景上的:坞壁林立,北魏朝廷不得不采取宗主督护制进行区域自治,最终是以消亡宗主督护制(坞壁为直接代表),代之三长制达到对地方的实际控制为目标,这个目的达到了才能谈接下来的改革。只不过做为小说,我不能当成论文来写,过度发散,议论过多,所以这些概念是以“九宫会”的兴起和消亡推动情节来表述的。
而“天鬼”实质上代表的是十六国民族和文化的矛盾和融合,在《锁龙魂》里面表达得比较集中。魏晋南北朝真的就是个统称,前魏是前魏后魏是后魏,西晋东晋绝不能都归于晋那么简单,十六国到南北朝对峙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种族和文化大融合的空前的进程,“魏晋风流”也是个复杂之极的哲学或者美学概念,包罗万象。魏晋南北朝是继春秋战国时期以来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十六国时期中原不断洗牌,多样性文化最大程度地碰撞交汇,在北魏登上历史舞台后达到了彼此交融的最强音,以孝文帝改革及迁都洛阳为大节点,最终彻底整合,绽放隋唐盛世。所以现在拍这个时代的电视剧少得可怜(架空的不能算数,那就只是把故事随便找个朝代搁上去,安上几个人名,缺乏内在关联性),就是因为太复杂多样,很难提炼。我在修“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史”这门课的时候,魏晋南北朝时期占了课时的一多半,那年代真正是各家思想百花争艳的时候,光是六家七宗就能绕死人,要选一个点来理顺都很难。
我想尝试找一个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平衡点,但是首先我要保证的是故事的好看和精彩,而不是流于说教,毕竟我不是在做学术论文或者专著。既然选择了通俗小说的形式,那就严格遵守写作规则,不要放入过多自己的议论,更不能引用过多,仿佛百度百科。我最终用的切入点是北魏对华夏正统的追求以至造成的佛道意识形态之争,及北魏从游牧民族过渡到农耕定居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最集中的就是《菩提心》的高车叛乱事件,以及北魏前中期官员无俸,这个点遍布在《九宫夜谭》各集),但这个切入过程是缓慢的,是透过江湖写朝廷,由外围至核心,逐渐深入(还是考虑到接受度,大概要到五以后才比较明显,而且深入程度是一本比一本强,第二部会更强),以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为背景,还原北魏社会架构,以艺术真实来传达历史真实,展现时代画卷。《九宫夜谭》披着一张悬疑的皮,实则连宫斗权谋都不能算,因为要表达的东西根本不是谁要上位,也不是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