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生产量也达到1000架。
整个建设都包括在了大西北、大西南计划中。
按照德国对中、日战争的推演,他们认为两江很容易遭到攻击,如果遭到攻击这将直接导致中国工业乃至经济的崩溃,他们向杨洪森提出经济重点西移的计划,大西北、大西南计划正在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因为该计划与杨洪森的构思暗合,所以得到了他大力支持。这使得川陕、云贵的基础设施得以大幅提升。随着西南几条主要铁路的完成,大西南交通运输能力将得到大力的提升。
杨洪森还积极寻求与英国殖民政府的合作,希望修建一条中缅公路。
英国商人灵敏的嗅觉自然知道这条公路未来的经济价值,而且这条公路对发展殖民地的经济是非常有好处的,问题是这条公路由谁来经营,如果共同经营,那么双方比例又怎么划分。
这条公路的建设也同样是以未来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作为基点。
公路完成后使中国从南方获得外国援助的线路将又增一条,而多一条就多一份保障。
各地城市的改造也是军备的一部分,中国的建筑物多为木质,且空间排列极为紧密,如四川省内的重庆、万县等经济发达地区,若遇到空袭或炮击必将引发大规模火灾。
海军三艘战列巡洋舰的预算被撤销后,陆军建设这块资金变的极为充裕,部分军工厂得到全面升级。
按照美国政府的计划,他们将用十年时间将中国陆军从德国的影响下解放出来。
中国空军、海军都深受美国的影响,但是中国陆军却越来越像德国人了,在德国人指导下中国国防部建立了总参谋部,帮助完善了国防军系统的不足之处,陆军教官的职位被越来越多的廉价的德国教官取代。
23年来华的德国人仅有200余人,主要是德国援华的技术人员。24年上半年这个数字翻了20倍,其中有近3000名德国士官来到华为中国陆军部服务,他们对美国退役士官构成巨大的危险。很多美国退役军官都会选择来中国担任某个顾问职位,因为中国人能支付给他们极为可观的报酬。对于德国人来说这些报酬对他们的诱惑更大。
美国顾问总是抱怨在华的德国军人太多。
在中国陆军基层,德国教官能比美国教官能获得更多的尊敬
中国军界日、德士官生都位居高位,其次是南京、保定士官生,最后才轮到留美士官生。
中国部长吴佩孚是亲德派,总参谋长蒋百里留德,并且德国军队短暂服役,除此还有张孝准等,这一批留德军官基本上都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