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七年十月初一,是大年头一天——这里必须说明,西汉时期的历法,是以十月为岁首的。
不像我们现在正月初一才是大年头一天。
为什么以十月为岁首呢?中国三王时期,就对岁首有过不同的规定,夏时以正月为岁首,殷时以十二月为岁首,周时以十一月为岁首。
叔孙通草创礼仪制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秉承战国末期以来“五德终始”的说法,确定一年的岁首。
什么叫“五德终始”呢?这个说法是齐人邹衍创造的。
他写过一篇文章叫《主运》,说做天子的一定要得到五行中的一德,于是上天显示其符应,他就稳稳当当地坐定了龙椅。
如果他的德衰了,另外的人有在五行中得到另一德的,而且这一德足以胜过那一德的,就取而代之。
这样按照五行的次序运转下去,就是历史上的“改朝换代”。
邹衍发明的这一套“五德终始说”,很得当时的推崇,有很多追随者。
他们认为黄帝得“土德”,天就显示了黄龙地螾,螾是什么东西?就是大蚯蚓。
所以他的颜色尚黄,他的制度尚土。
后来呢,土德就衰败了,木战胜了他,在五行中木克土。
所以禹据木德而兴,他建立了木德的制度,改用青色的衣服。
再以后汤以金德而克夏木,文王以火德而克商金,也都有他们表德的符应和制度服色。
邹衍和他的追随者们排好了这个顺序,定出了五德的法典。
到了秦始皇得了天下,按照这个顺序,他是应居于克周火的水德的,但却一直不见上天的什么符应。
因此有人对他说,其实这个符应在五百年前已经出现了,从前秦文公去打猎,捕获过一条黑龙,那就是符应了。
秦始皇很高兴,就以邹衍们制定的法典搞了一套“水德”的制度。这套制度以十月为岁首,衣服和旗子都用黑色,称黄河为“德水”。
所以这次叔孙通制定朝仪,当然也要按这一套行事。
PS:战国末期以来随着“五德终始”之说的流行,与五行相对应的五帝诸神,也成为帝王祭礼的上帝神。五德是什么?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按照阴阳五行说推论,南方为火、为阳,神是祝融,颜色赤;北方是水,属阴,神是玄冥,颜色黑;西方属金,神是少皞(或作少昊),颜色为白;东方为木,神是太昊,颜色为青;中央属土,神为黄帝,颜色为黄。其与五行相对应鸟兽是: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西方为白虎,东方为青龙。与五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