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应的还有五帝,即黄、青、白、赤、黑。秦始皇只祠“黄、青、白、赤”四个上帝,惟独没有建黑帝祠。为什么呢,因为秦始皇以“黑帝”自命,崇奉的是“水德”。
第052章 母仪天下
更新时间2012…7…27 13:55:36 字数:2449
按照五德顺序,汉代秦而兴,应该是尚土德,叔孙通们大概觉得秦国祚太短,完全可以对他们所立的水德忽略不计。
用水德还有直接与周朝衔接的深意在里边,直到汉武帝时才改尚土德,以正月为岁首,服色尚黄,这已经过了一百多年了。
每年冬十月,要行“朝岁”之礼,亲自到京“贺正月”,称为“春朝”。
“四见”,诸侯王刚到京师时,先在禁中朝见天子,即所谓“小见”,因为不是朝会,又称为“燕见”。
到正月初一的早晨,诸侯王要参加“贺正月”的朝会,并进献贺礼,这就很隆重了,称为“法见”。
后三日,天子设酒宴,招待诸侯王,并赐金帛财物。
后二日,诸侯王“复入小见”,再次到禁中去朝见天子,然后离开京师,回自己的封国。
西汉的服色不改秦俗,依然用黑色,不但百官公卿上朝要穿“皂衣”,连皇帝也不例外。从官服上看不出品级的区别,只有从百官所佩的绶带上,能看出官位的高低。
绶带是什么?绶,也称为“组”,是区别官员品级的带子。
它本来是先秦时期官员们身上佩戴各种玉饰时系玉饰的彩色丝带,秦汉以后,佩玉不再成为普遍的习尚,绶带就有了一个新的作用,那就是用来系官印。
那时官印大约三厘米左右见方,是押印简牍外边的封泥用的,小小的一方官印,带起来也方便。
绶带怎么能区别官员品级呢?因为不同级别的官员,绶带的颜色、尺寸是不一样的。
汉代天子为黄赤绶,长二丈九尺九寸,诸侯王赤绶,长二丈一尺;公、侯、将军紫绶,长一丈七尺,二千石以上青绶,长一丈七尺;
六百石以上黑绶,长一丈六尺;二百石以上黄绶,长一丈五尺;百石青绀绶,长一丈二尺。
有一些官是没有印绶的,比如大夫、博士、御史、谒者、郎官等。
虽然一上朝,一片黑色朝服,不分彼此,可一看绶带,就会一目了然。
让刘邦很头痛的是,即便有了礼仪,那些个开国功臣,也没大没小习惯,喝了酒就闹腾的厉害。
你说吧,这些人不能杀,又不能惹,杀了就寒了很多人的心,跟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