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其余流派之长、兼通数家者;
哲学大家为会通一切哲学流派者;
哲学大师乃会通哲学与天下一切学问者;
哲人乃超越哲学之相,达到生活即是哲学者,哲学大师还是有相的大师,哲人乃无相的大师;
圣哲则觉悟到哲学本在心中,修心就是修哲学。
此境界由低到高依次展开为:小乘境界乃初步觉悟到哲学本在心中,中乘境界乃自心具有完备的哲学并因此见到哲学的本性,大乘境界乃无心无哲学,最上乘境界超越一切有心无心,将一切境界融会贯通为一体而又超越一切境界,包括超越自身境界。
哲人乃近道,小乘境界为入道,中乘境界为证道,大乘境界为合道,最上乘境界无以名之。
二、独孤九武
以武学境界来对比,哲学家是某一剑派的开山祖师,精通天下所有剑法,且能创出新意。哲学名家是已经精通剑法并进一步参研、会通刀法、枪法、棍法等等的武学奇才。哲学大家是将天下一切剑法、刀法、枪法、棍法等等融会贯通为一体的武学大师。而到哲学大师的境界,则参悟到武学之理和琴棋书画之理殊途同归。生活即哲学的境界就是《浣花洗剑录》中弃剑而入世,以非武学修习武学的白衣人,进入藏剑庐二十年之前将神剑沉入河底的谢晓峰也是这种境界,即将踏入武道的境界。
李寻欢“手上无招,心中有招”是第六重境界,上官金虹也是这种境界,“手上无环,心中有环”。上官金虹最后死在李寻欢刀下并不意味着百晓生将上官金虹排在第二就错了,不意味着李寻欢的武功就高于上官金虹,《边城浪子》中荆无命说的很清楚,李寻欢的武功的确不如上官金虹,其中的道理何在?抛去邪不胜正的因素,其原因在《多情剑客无情剑》结尾处其实已经说出来了,因为上官金虹想试一下自己能不能躲得过小李飞刀。要胜小李飞刀必须要进攻,但要躲小李飞刀的话那就是将进攻的权利放弃了,只守不攻,则上官金虹就不可能将自己的功夫发挥到十成。百晓生的意思当然是:如果每个人都全力施为,上官金虹能胜李寻欢。
“草木竹石皆可为剑”则为第七重境界,天机老人所说的“环即是我,我即是环”的境界。独孤求败四十之后达到的境界。
丁鹏初入藏剑庐时,感到藏剑庐死气沉沉,谢晓峰解释说“因为我的手中没有剑”,可以看出两层意义:
1、剑已经与谢晓峰的灵魂化为一体,说没有剑无异于说没有灵魂,因此谢晓峰已经是第七重境界,故谢晓峰才说“神剑虽沉,但神剑山庄仍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