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和恶魔的距离也正是如此”。《西游记》十七回:观音菩萨变作凌虚仙子之后,孙悟空问道:“还是菩萨妖精,还是妖精菩萨”?观音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同为一心,为什么既能成就仙佛,又能成就邪魔?一心如何成就仙佛,又何以成就邪魔?
答曰:本心真心,不离本性可成就仙佛,执则成妄心,迷失本性乃成就邪魔也。所以有两种方式可以超越魔道,即古龙在《圆月弯刀》中所说的:刀魔就是心魔,惟大智大慧者与至情至性者能超越之。大智大慧者本来无心是也,至情至性者本心真心是也。大智大慧者本来无妄,至情至性者以真除妄。
不过,只要有心则就有入魔的可能,因此只有达到第八重无心境界之后才能真正、彻底超越心魔。一休禅师说:入佛界易,入魔界难。因为入佛界者可以尚未达到佛之境界,而能入魔界'而不为魔界所束缚'者必为佛地的境界。
所以关键的问题不是剑法,而是自心,借用六祖之言:心迷剑法转,心悟转剑法——心彻悟则自转而无所不转,无心则转而不转,不转而转,非有心非无心则无所谓转与不转。转晕了吧?心晕则分不清转与不转,谁转谁不转。
第九重境界具足一切武学非武学,自由出入于一切武学非武学,超越一切武学非武学,连无我也要超越,连超越本身也要超越,超越到没有超越也没有非超越的境界,达摩祖师的境界。
从最究竟至极的意义而言,独孤求败的境界终究逊了一筹,因为他还有以无剑胜有剑之心,还有胜负之分,所以他还有心去“求”败,还没有超越武学,按照无名老僧的说法就是还有“武学障”'“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如果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他应该一无所求。由于有胜负心,也就是有武学障,因此不能彻底破除对无剑的执着,故其无剑归根到底只是有剑而已,所以,独孤求败最终仍然是剑魔。独孤求败的剑冢就相当于谢晓峰的藏剑庐,但谢晓峰在丁鹏的激发下完成了到无剑的自我超越,而独孤求败终究没有完成自我超越。
黄裳是从大道本源悟出的至高武学,与独孤求败由武学入道相反,但境界相类,不过黄裳悟到九阴真经之后仍然有复仇之念,直到所有的敌人全部消失后才彻底没有了这种念头,仍然不是至高无上的境界,而独孤求败到了天下没有了敌人的时候仍有胜负之念,就比黄裳稍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