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涿媚衫际弦捕际堑笔蔽奶成系闹恕?br />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其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他自己则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被罢官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他在诗歌创作上推重杜甫,反对当时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诗风。其诗歌多山水纪游及题画之作,一部分集中反映民生疾苦,如《孤儿行》、《逃荒行》等。尤以题画诗著称,语言自然,浅切明快,受人称道。如《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些诗多表达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问世后即广为流传。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辞官后居于江宁小仓山下的随园,诗酒优游,广交文士,颇负名望。他继承晚明公安派的“独抒性灵”的理论,力主“性灵说”,反对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他的诗体式多样,直抒性情,意境明晰,清新隽永,别具一种清新灵巧的风格。如《春日杂诗》:“清明连日雨潇潇,看送春痕上鹊巢。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其咏史诗也颇有新意,如《马嵬驿》:“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他的诗篇现存4000余首,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笔记小说《子不语》。《清史稿…文苑传二…袁枚传》载:“(袁枚)尽其才以为文辞诗歌,名流造请无虚日……论诗主抒写性灵,他人意所欲出,不达者悉为达之。士多效其体。著随园集,凡三十余种。上自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其名。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可见其在清代中叶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袁枚亦以文知名,《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
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他出身于清寒之家。其父赵宽以授徒为业。赵翼六岁即随其父在塾中读书,特别喜好诗词古文。《清史稿…文苑传二…赵翼传》载:“生三岁能识字,年十二,为文一日成七篇,人奇其才。”后于乾隆二十六年中进士。晚岁辞官,专心著述,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赵翼论诗力主创新,反对模拟。如《论诗》绝句:“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