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工夫。”、“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房总不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无”、“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由于采录广泛,因而纯驳不齐,儒家学说、佛教思想、道教思想的内容在其中也均有体现,时而积极进取,时而感慨自伤,也因此大致反映了古人之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涉及为人处世的谚语很有哲理性,耐人寻味,值得借鉴。《增广贤文》篇幅不长,通行本只有3800字左右;文中极少运用典故,语句接近于口语,易于为人们接受。因此,在民间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人们把它与《幼学琼林》并列,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书中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在通行本之外,还有各种重编本,如周希陶的《重订增广》、硕果山人的《训蒙增广改本》等。
有两部唐诗读本值得引起注意,分别是王尧衢的《唐诗解》和徐日琏、沈士骏的《唐律清丽集》。雍正年间,苏州人王尧衢编注《古诗解》四卷、《唐诗解》十二卷,合称《古唐诗合解》,刊于雍正十年(1732年)。其后《唐诗解》传刻很多,而《古诗解》废而不刻,书名遂称《唐诗合解》。其选诗讲究格调平稳,既明白晓畅,又含蓄悠长,往往选取历来为人广为传诵的名篇。所选诗歌五言、七言古风较少,五言、七言近体居多。嘉庆、道光以后直至民国初年,此书是除《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之外最盛行的一部诗歌选本,影响较大。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乡试殿试增试五言六韵诗歌。《清史稿…选举志一…学校条一》载:“乾隆初,覆试兼用小学论。中叶以后,试书艺、经艺各一。增五言六韵诗。”徐日琏、沈士骏二人立即编选了一部专收唐人五言长律的选集《唐律清丽集》,分应制、应试、酬赠、纪述四门,自四韵至百韵,均有选录。其选诗以“清丽”为标准,所选诗歌以初盛唐居多,中晚唐较少,而选杜甫诗最多。历来唐诗选本往往古体、近体兼备,惟独这部书却专选唐人五言律诗。很明显,这是专门为应试举子提供的作诗范本。
“康乾盛世”时期,国力强盛,统治者的文治武功常令后人惊叹,在文化典籍的整理编纂方面居功甚伟。康熙皇帝富有雄才大略,是历史上罕见的帝王,他精通儒学,博学多才,重视文教。康熙年间,由曹寅、彭定求等人奉敕编选的《全唐诗》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诗歌总集。这部诗集以明胡震亨的《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的《唐诗》为蓝本,广泛搜集曾散佚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