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的作品进行校补增订。全书共900卷,收录了唐五代时期2200多位诗人的诗歌48900多首。这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全唐诗》的编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诗歌教育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久,张豫章等人又奉敕编次《御定四朝诗》三百一十二卷,其中宋诗七十八卷,作者八百八十二人;金诗二十五卷,作者三百二十一人;元诗八十一卷,作者一千一百九十七人;明诗一百二十八卷,作者三千四百人。这部书对于保存和学习宋金元明诗歌功不可没。此外,还有张玉书等奉敕编《佩文斋咏物诗选》四百八十六卷、陈邦彦等奉敕编《历代题画诗》一百二十卷、郭元奉旨编纂《全金诗》等。康熙帝还诏令儒臣集体编纂了《佩文韵府》和《骈字类编》。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编定《唐宋诗醇》四十七卷,选取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和宋代苏轼、陆游等六位诗人的作品2660余首,而以李、杜为正宗,以白、韩、苏、陆为羽翼;特别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意义,尤其强调忠君爱国,散发出相当浓厚的封建说教气味。这本书问世后刊刻极多,当时诗人几乎人手一部。乾隆时期纂修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有36300多册之多,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五属,按照儒家正统“诗教”观念,对历来的诗、词、曲著作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甄别,为清代文人吟诗填词作曲提供了榜样。
清代一些诗人、学者也很重视历代诗歌选集、总集的辑录编纂。如朱彝尊选编了明代诗歌总集《明诗综》100卷、编纂了《词综》36卷。季振宜编选的唐诗总集《唐诗》七百一十六卷,打破唐诗历来按初盛中晚的编排方法,诗人和作品按时代编次,由高祖开始,至无名氏终。每个诗人均附有较详细的小传,并对所录诗篇作了较细致的校勘。此书是《全唐诗》编纂时主要依据之一,当时未刊刻,只有写本传世。王士祯编纂了《神韵集》、《十种唐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等,体现了他的“神韵说”理论。沈德潜(1673—1769)编选了《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即《清诗别裁集》)等。他论诗以汉儒“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