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岁”。'128'杨咏说的那位十五、六的朱姓少年,林功裕说的这个“朱洪德”,就是“西鲁故事”中的小主朱洪竹。参加过林爽文领导的台湾天地会大起义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福建同安复兴天地会活动并创立“会”的陈苏老称,他曾闻说“广东石城县高溪寺也有天地会,为首的系洪三房,姓朱名洪竹,又名九桃。”'129'乾隆五十二年(1787),清政府在福建还搜获一件天地会“书稿”,“内有广东凤花亭、高溪庵、马溪庙洪姓结盟之语。”'130'而严烟供词中关于天地会起源的传说,和“西鲁故事”的情节也大体相同。不过,严烟只讲了所谓“马九龙纠集和尚四十八人,演就驱遗阴兵法术,分投传教。后来四十八人死亡不全,只有十三人四处起会。”一未提“纠集和尚多人演就驱遗阴兵法术”帮助康熙皇帝退敌“西鲁”入侵;二未讲少林寺罹难,和尚“死亡不全”的原因;三未说动余寺僧为什么要“四处起会”。这些恰恰是“西鲁故事”关键要害之所在。直接引林爽文入会的严烟,在清政府已经抓获部分天地会成员、掌握了部分重要案情的情况下,经过多次严刑拷问,他被迫交代了一些天地会秘密。可是,另一方面,他还没有把天地会的全部秘密和盘托出,拱手献给清廷。他仍然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保守天地会的非政治性质,说什么“引人入天地会,为的是人家有事情量力帮助”,“原实系指会赚骗银钱,并非结交朋友”'131'。他交代天地会根由时,含混地提到了有关起源传说的某些情节,但却回避了最能体现天地会反清复明宗旨的要害内容,甚至故意颠倒个别情节、人物,使清政府看不清真相。因此,我们不能以严烟未及这批“演就驱遣阴兵法术”的和尚属少林寺僧,他们为什么会“死亡不会”,以及罹难后的幸存者为什么要“四处起会”,就认为严烟所说的天地会起源传说和“西鲁故事”不是一码事。
由于叙述天地会历史的《会簿》是一种极其秘密的文件,早年很少在一般成员中传阅。后来,随着天地会的广泛传播才转辗相传到普通会众之手。这里就存在一个局限性问题。清朝封疆大吏查获这些抄本之后,在向清廷奏报时,出于忌讳,以免触怒“龙颜”,往往不引述全文,多用“悖逆语句”、“殊堪发指”代替。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清政府在福建就发现了天地会“书稿”,李侍尧仅用“有广东凤花亭、高溪庙、马溪庙洪结盟之语”一笔带过。因此,我们对于嘉庆以前清档中涉及“西鲁故事”传说的种种记载,应当综合起来加以考察,善于发现它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