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色灵感都得益于这位同行。二十一世纪, 华国成为世界强国大国,在美食上自然也讲究沟通海外, 与时俱进, 这位同行正是凭借着中西结合的美食而声名大噪, 若不是林葳蕤这位擅长华国古典菜肴的东方神厨异军突起, 他能算的上是华国在国际厨艺界的第一人了。
经过两道工序烹煮的鳜鱼, 渐渐在铁板上发出令人垂涎的浓郁香味, 鱼rou被高温逼出了鲜嫩的汁水, 混着油滴不慎滴下铁板,顿时金黄色的火焰腾起!
鱼鲜的纯美和铁板特有的微微烤焦味让原本一道简简单单的红烧鳜鱼摇身一变美味珍馐, 身价百倍。四下里仿佛能听见吞口水的声音。
方才的刀工比试或是蔬菜菜品, 都不是什么味道浓郁的菜色, 但林葳蕤这一道铁板扒鳜鱼一出,偌大的赛场内愣是被这股香味充斥了。于是人们便幽怨地地发现,明明还没到饭点,明明早膳用过不久,但这肚子又唱起了空城计,且一城还比一城高。可谓是**。
对面也不甘落后地做起了大菜,海参、鲍鱼、大虾一起上阵,顿时香气愈发浓了。有些看客看饿了,一个个都叫来伙计添些小点心垫垫肚子,他们也是被撩起了极大的兴趣,打算饿着肚子也要死守看这一出宴菜出炉了,就算最后都是看得到吃不到,但是图个“饱”眼福。
七月,眼看着快迎来蟹肥菊黄的时节,这个时候的螃蟹个头也不小了。前面那么多都是中西结合的菜色,但在华国的宴会上,又如何能没有一道只属于华国的珍馐来镇场子呢?
从海里捞上来的一尺来长的大闸蟹膏满rou肥,直接清蒸后去壳挖rou,橘黄色的大块蟹黄让人看着食指大动!不过不急,大闸蟹清蒸固然鲜美,但未免过于单调。
林葳蕤手上一把尖细的小刀耍得晃花人眼,那双节骨分明的细长手指轻轻划了几刀,便将巴掌大的黄橙去顶,完完整整地剜去里头的果rou,只留下少许的果液,以挖下来的蟹膏rou填之,方才的橙顶盖上覆之,放进小盅锅里,入美酒、醋等一应调料蒸熟。
此菜曾在传世馔饮佳作《山家清供》中记载过,但极少有人能做。一来,由于记载不全,其中种种调料无从知,何谈复原?二来,藏书人家都是贵族老爷们,有几个会拿出这些古籍给家中的厨子看呢?
此刻,沙漏中的沙粒所剩无几,时间已悄然过了一个半时辰,三菜已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