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不似某些话本中所说, 稍微一个小小的灾难, 都能颠覆政权。
因为灾难这种事情,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持续不断的发生着,只要没有牵连到数十万, 上百万的人口,都不算是什么天大的事情。
所以青州下辖的洺县,一个牵连一千人的事情,在京城没有掀起一丁点水花。
如果真有什么人,因此受到影响的话,就只有那些有前朝背景的遗老了,他们常年担惊受怕的心中,又愈加的胆战心惊起来。
不过这样的变化,在朝气蓬勃的新朝官员眼中,也就等同于没有任何变化。因为这些遗老们,无论何时,都是那副斗败病鹌鹑的样子,实在很难在他们常年瑟瑟发抖的身上,看出这几天是否抖的格外严重些。
因为谁也没有当回事,青州刺史的奏折也就非常顺利的通过了内阁的审阅,直接呈到皇帝面前。
内阁的阁老们早已经对这件事情有了裁决。
简单说来,裁决大抵如下。青州刺史和洺县县令,平叛有功,口头嘉奖,赏银百两。同时刺史和县令又有过,因为事情发生在他们的辖区之类,这属于失察之过,不过看在叛乱平息的情况下,不予追究。只有帮助平叛的秦千总,因为单纯的有功,而晋升四品骠骑将军。
这样的处理方式,看似四平八稳,实际很有问题。
因为奖赏的太少,而苛责的地方太多。官员因为害怕受到惩罚,往往在揣测上意之后,稍微一出现什么重大的事情,就会选择隐瞒不报。
不过这样的问题不是今天所独有,可以说自古有之。
安国建立之后,基本沿袭前朝的制度。
因为安国建立之后,只是将旧的法令和官员稍作改动,或是更换一下名称而已。
比如现在的内阁,就是从前朝的中书省转变而来,奏折需要通过他们的审议,加上他们审议的结果之后,才会呈送给皇帝,皇帝看过之后,只要批示准奏,事情就算是通过。如果皇帝不准,就会拿到次日的朝会上去讨论。
由此看来,沿用旧制,可以得到显而易见的好处。国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平稳过渡,并且始终快速的正常运转。
相比而言推行新法的做法,就危险的多。
古人也早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