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了他,却一个字没提狄德罗最想听到的话。最后,被送客出门的学者失望地对伊万说:“你的女皇,叶卡捷琳娜陛下,毫无疑问是个专制君主。”
伊万把这个评价告诉了女皇本人,叶卡捷琳娜不置可否,只是吩咐他:“去把那家伙的着作都找来给我。”
伊万奇道:“您现在还会对他的作品有兴趣?”
“不,”女皇断然否认,神色黯淡,“我要把它们像《圣谕》一样妥善地保管在我手里,这样就不会危害到任何别人了。”
普加乔夫起义似乎彻底改变了女皇的立场,她从启蒙思想的鼓吹者,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反启蒙主义者——同大多数专制君主一样。她指责法国大革命:“必须永远铲除掉法国人这个名称!”
甚至最后,她绝望地宣称:“平等,这是一个怪物!”这等同于否定了她前几十年所做的大部分努力。
叶卡捷琳娜,她想做一个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专制君主,却终于不得不屈服于时代潮流。
※
开始放弃启蒙主义以后,仍然希望建功立业的女皇便把目光转移到了开疆拓土上。1772、1792和1795年,伊万三次与罗德里赫、基尔伯特瓜分菲利克斯的领地,最终从地图上抹去了这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伊万获得了获得46万平方公里土地。
18世纪80年代,他更是把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并入版图,成了马修和阿尔弗雷德的近邻。
叶卡捷琳娜女皇洋洋得意地宣称:“我两手空空来到俄国,现在我终于给俄国带来了我的嫁妆,那就是克里米亚和波兰。”
她确实有资格如此骄傲。
1796年,这位独一无二的女大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她躺在床上,无不遗憾地说:“沙皇俄国,假如我能活到200岁,欧洲就会全部落到您的脚下……把我的孙子取名为亚历山大吧,我希望他像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一样,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大俄罗斯帝国。”
伊万想起了几十年前彼得大帝临死前,躺在病床上对他说话的情景。那与眼前的场景多么相似啊,都充满了壮志未酬的不甘和遗憾。彼得死后,有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死后,又有没有人来继承她的衣钵呢?还是她的一切努力,仍然会被根深蒂固的蛮荒所蚕食和征服?他对此感到深深的担忧。
他站在床边,看着她慢慢合上眼睛。从“开明专制”的失败中,他已经知道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此再也没有彼得去世后那种想要延续壮志的激情。旁边炉灶里最后一点火焰,慢慢地收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