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宁格勒白天的街道上也看不到,因为秩序和权力控制着一切。但是在夜里、在阴影里、在权力的边缘,抱怨的声音正在逐步扩大——并将最终侵蚀到秩序之下的光明领域。那时将是真正的离心离德,您将无法控制。”
“……”
伊万无声地扬了一下嘴角。“也许我不应该现在回去……我发现离您远一些,我能将您看得更清晰。”他喜欢这种冷静而温和的注视,像是经过了时空的凝练,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选择,因急迫和不成熟而产生的矛盾纷纷被消解。
保尔问他:“那您看到了什么呢?”
他说:“我想您需要一场改革。如果无法说动列昂尼德,就将希望寄托在他的继任者身上吧。”
※
列昂尼德果然没有被说动。甚至尼基塔在任时期那种程度的改革,他也不愿意采取。1982年,这个老人离开克里姆林宫,那时阿富汗的战争仍在进行。
在他之后那一位上司倒是听从了保尔的建议实行改革,不过没见到什么显着的成效,可能是执政期太短的缘故。
之后,1985年,保尔迎来了一位年轻的新上司,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米哈伊尔虽然年轻,但是从外表上看不出雄心勃勃的迹象,反倒显得十分温和,颇有些学究气;假如戴上一幅眼镜,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学教授了。保尔在他入主克里姆林宫的第二天就以私人名义去拜访了他。
“这是每一位总书记上任后都有的例行拜访待遇吗,苏维埃同志?给,您的茶。”米哈伊尔把茶杯放到他面前,自己手中端着另一杯,在保尔的对面坐下。保尔打量着周围的环境,这是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整洁小房间,炉子上坐着茶壶,里面的水还在咕嘟咕嘟地翻滚,茶壶上方的架子上摆着几盒茶叶,其中一盒是打开了的。而在他的背后有一面墙大小的书架,上面摆了各种各样的书,最下层有一些架子还没有装满。靠近窗子的地方铺了一块方形地毯,一张不大的方桌摆在上面,桌上铺着浅蓝和白色相间的条纹桌布,桌子两旁有面对面摆放的两把单人沙发,正是他们现在坐的位置。宽大的窗户就在右手边,一直落到地面,明亮的阳光照得屋里的东西都带上了温暖的色泽,也包括对面的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外面春寒料峭,然而房间里却非常暖和。
收回目光,保尔喝了口热乎乎的茶水说:“显然不是。如果是的话,您一定会事先得到通知,也不会选在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接见我。”
“原来是这样,”米哈伊尔靠在沙发背上,十指在身前交叉,看着保尔说,“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