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的方案,和原子理论同时开展的炮轰实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各个科技院兵工厂分摊的研究计划也慢慢出了结果,而这时终于要着手实际。
一辆装满实验设备和科研人员的火车悄然从开往戈壁滩。然而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只有刚刚完工的厂房和意想不到的困难。
作者有话要说:原来都没注意,我居然有了2个萌物!!!爱死你们了~~~ 亲一个!!!
本来是想把铀矿石的图片发上来的,当然还有文中提到的“开业之石”的照片,这种石头真的很漂亮~~
但最后我实在是搞不定*,明明按步骤做了呀怎么还是一团乱码???
对了,很有感的小科普:
历史上好像是1957年10月同苏联签署协议,他们为我们提供数学模型、图纸、文件、帮助建设一些设备但不提供完整的材料。
1958年苏联派遣专家来。为了迎接苏联援助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的到来,核武器研究院以最快的速度,建成一个专用厂房和相应配套的研究室;广大科技人员几乎人人突击学俄文,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用上了,全院各个场所,一片俄语声,一时间好似一个俄语研究院;所有的人都在盼望早日得到这一样品和图纸资料,以便早日上马,早日出成果,早日作出自己的贡献。但是,正在中国科技人员等待和盼望的时候,情况发展却不像想象的那样,1959年,来了苏联专家,可是,他对原子弹的技术问题却只字不提,怎么问他都不说,就是重复一句话“你们都去工厂实习”。他的口袋里装着一本资料,上班拿出来看看,下班装着就走,从不让中国人接触,有人生气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哑巴和尚”。
到了1960年下半年,就连这个“哑巴和尚”也不来了。
自1959年6月苏方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后,他们带走了全部图纸,不能带走的则焚为灰烬,撤走了所有科学家。苏联原来援助中国建设的核工厂,有的建设了一半,有的还未完全建成,并停止向中国提供原来订购的配套设备。还讽刺:“中国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只能守着一堆废钢铁。”
说的好像他们就是凭自己本事造的一样!
我国的核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就是在这种技术环境下顶住压力,奋发图强,先后排出了数千个技术难题,奋力攻关,逐项攻克,尤其是有的技术难题在相当陌生的情况下,认识再认识,攻关再攻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
据国防科委当时的统计,在原子弹研制的关键阶段,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