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扬花般笑开,荀彧回道:“我与他们行的可不是同一个礼,他们拜的,是曹公您的地位,而彧拜的,是孟德。”
长嗟一声,曹操看着荀彧,喟然道:“绝不辜负文若一片丹心。”
“得曹公一言,彧必尽心为报,许千秋菩提,万世功业。”
漂亮而感人的话,却也只是说在了当时。好一个绝不辜负,好一个千秋万世,最后不过付之流水。曾经的绝不辜负,成了绝情无义;曾经的千秋万世,成了过眼云烟。
双双坐到案几边,曹操看着桌上的地图道:“不够,还不够,文若,我想要的更多。”
“确实不够,如今天子是捏在别人手里的天子,我们在别人的地盘上依附现今毫无权威可言的天子,真怕是竹篮打水。”
“是啊,即使现在我手握重权,却也百无一用。”
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荀彧望着曹操道:“我们何不请董公仁前来一叙?”
一拍脑门,曹操自嘲道:“我怎么糊涂了,居然忘了还有他这么个能人,快去把他找来。”
“曹公稍安勿躁,彧早有安排。”说完,荀彧便转身出了营帐。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荀彧就带着个与曹操年龄相仿的中年男子返回到帐中。
一眼望去,曹操便觉那中年男子器宇不凡,连忙上前迎道:“公仁兄,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幸会幸会。”
“昭,见过曹将军。”
“公仁啊,我此番能够顺利进入洛阳,迎奉天子,你功不可没!我感激你在背后为我做的一切,哈哈哈。”
“不敢不敢,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三人寒暄了几句,就各自就位,讨论起了正事。
听荀彧仔细分析了一番当下的情况和日后的打算,董昭点头频频称是,“昭以为荀先生所言极是,将军举义兵,诛□,此乃桓晋霸业,只是,如今天子身边这些将军大臣各自心怀鬼胎,即使将军手握掌管内外、军务的权利,他们也未必会听从号令。而且,将军留在洛阳,也是诸多不便。”
“这就是我们担心的。”接过董昭的话,荀彧言辞恳切道:“如董先生所言,曹公要成的,乃是匡扶正统的大业,如今却遇到了难处。我们千辛万苦进入了洛阳,虽说尊奉了天子,却也是把自己置于四面楚歌的险境,还望您能够指点一二。”荀彧心里虽有了想法,却没有马上说出来,到底未曾与董昭共事,仍是心存疑虑。
“这不难,昭早就替曹将军想好了。”董昭笑着点点地图上许县的位置,“只需移驾幸许即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